——2011年12月16日在仙游县
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书面报告)
县财政局局长 黄步晃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跨越发展,富民强县”、努力实现“三转变一提升”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培植财税增长点,大力组织财税收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督管理,推进依法理财,较好的完成了预算任务,为建设和谐仙游提供了基本财力保障。
㈠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预算调整方案,全县地方级收入90000万元,比上年增收18222万元,增长25.38%,完成年初计划8.8亿元的102.3%;加上上划中央级收入45000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13.5亿元,比上年增收31761万元,增长30.76%,完成年初人大通过13亿元的103.8%,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13.5亿元的收入任务。县地方级收入加上上级财力净补助53419万元,净调入资金8880万元(预算外调入1780万元,基金预算调入7500万元,调出资金400万元),全县总财力(不含上级专项,下同)152299万元,比上年120701万元增加31598万元,增长26.18%,其中县本级(含鲤城办,下同)财力137299万元,补助乡镇15000万元。全县财力支出152299万元,其中用于消减历年赤字200万元(含上级消赤奖励补助1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52299万元的100%。财力支出加上专项支出50000万元,全县总支出202299万元,比上年176819万元增加25480万元,增长14.41%。
2.全县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根据预算调整方案,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1010万元,比上年增收328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91010万元的100%。政府性基金总支出96410万元(含动用上年结转7500万元,调出资金7500万元,调入资金400万元),比上年58099万元增支38311万元,增长65.94%。其中基金财力支出91410万元,比上年55125万元增支36285万元,增长65.82%。
㈡县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总财力支出152299万元,扣除补助乡镇15000万元后,县本级财力为137299万元,县本级支出相应安排137299万元,其中消减历年赤字200万元(含上级消赤奖励补助100万元)。县本级财力支出加上专项支出50000万元,县本级支出187299万元,比上年166266万元,增长12.65%。
由于2011年会计年度尚未结束,各种财政收支数据均为预测数,在财政决算后还会发生变化,待决算编成并经上级财政审核后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批。
㈢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
1、注重服务保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保增长,努力做大财政体量。紧紧围绕收入目标任务,参与各项税源调研和项目税收调查工作,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强征管提供决策依据。积极与国、地税及其他部门协调联系,密切跟踪收入进度,及时分析收入态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源监控,强化征管措施,促进主体税收与经济协调增长。进一步完善招商引税有关奖补措施办法。通过“促发展,多争取,严管征”措施,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财政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预计达13.5亿元,增长30.76%。
——促发展,全力服务县域经济。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加强与部门配合和衔接,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增强财政保障实力,为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二是压缩一般支出保障重点。始终坚持过紧日子,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全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幅低于总支出增幅。三是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始终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统筹各类财政性资金7.76亿元,全力保障“五大战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还拨付抽蓄资本金756万元,县发电公司技改补助600万元,县检察院“两房”建设1045万元,乡镇卫生院设备补助300万元。四是协同有关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19家企业争取专项资金2650万元。
——培财源,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全力兑现扶持企业优惠政策。已拨付奖补资金1498万元,其中:工业企业科技创新585万元,技术升级改造补助716万元,扶持建筑业发展197万元。同时做好招商引资经费保障,共拨付招商引资经费83万元,确保了各类项目招商及6.18、9.8等重大招商活动的顺利进行。
2、注重政策长谋划,项目及民生资金保障有力
——重对接,争取最大财力扶持。积极应对省市对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政策调整,争取上级最大支持,至目前上级财力净补助已超过5亿元;认真研究分析中央和省出台的扶持政策,协助有关部门策划项目,进一步加大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争取预算内各类项目资金近8亿元(含民生项目补助),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加大融资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县政府多方筹集资金5000万元,用于各片区转贷32笔,共转贷6.71亿元;加强与政策性金融部门的沟通联系,新增国开行融资2400万元,各片区通过BT方式融资14400万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了我县经济发展;同时做好“水土二期”亚行贷款清收工作,共收回世亚行贷款本息232万元。
——惠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努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资金向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倾斜,不断强化财政的保障职能。一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共下拨资金6876万元。二是加大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投入。拨付6626万元用于61所中小学校舍改造和校安工程建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资金7865万元,拨付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65万元,受益人数达1.1万人次,全年预计教育支出近8亿元;拨付1428万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图书馆工程及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等,拨付367万元用于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工程建设及参加全市各项体育竞赛少体校运动员经费补助;全年拨付1670万元,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事业发展投入。三是加大对城乡低收入人群保障力度。发放城乡居民生活保障金7186万元,受益近5万人,筹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3500万元,为全县60周岁以上6万多人发放养老金400多万元。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筹集新农合基金20205万元,受益人口87.85万人;继续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措资金463万元, 受益人员2.32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帮助60位下岗人员创业,为4382名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313万元,下拨失业金279万元,解决了851名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支持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价改革。安排乡镇卫生院经费2577万元,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五是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个,财政投入1835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和小流域治理2.06万亩,改善和提高灌溉面积1.76万亩;安排资金232万元,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六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试点工作,落实225个村项目,奖补资金规模达4279万元,至目前已落实奖补项目144个,兑现2595万元;多方筹集资金820万元用于“两溪”领域禁养区专项拆除补助,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投入资金5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仙水溪治理工程投入资金1493万元,拨付安全饮水项目工程资金936万元,解决了3万多人饮水问题,全县18座水库除险加固投入资金7050万元。七是做好乡村其他公益性债务化解核实核查工作,省检查组核实锁定全县债务1782笔余额11075万元。八是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共发放种粮直补、石油价格补贴、良种补贴和库区移民扶持等各项涉农补贴3676万元,同时通过“一折通”方式发放补贴,确保补贴资金能够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九是落实“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1282万元,以旧换新财政补贴506万元,汽车摩托车财政补贴628万元。
3、注重改革抓创新,财政监管制度日臻完善
――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立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和绩效评估及资金监管机制,提高项目预算支出细化率,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覆盖面和资金的集中支付范围,至目前,国库集中支付近1.2万笔,支付资金40969万元,实现“零差错”率。
——切实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不断规范单位采购行为和采购市场竞争,今年预计可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047万元,节约资金197万元,节约率达9.62%。
——强化对财政性专项资金监管。筹建财政性专项资金统一监管平台,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控,首批纳入监管有农村低保、良种补贴等的8个涉农补助项目。
4、注重基础强教育,财政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多策并举,提升财政队伍综合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改善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益”活动,制定《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效能的通知》(仙财【2011】169号)。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和财政队伍建设。通过提升预算审核、预算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及信息化技术等能力,提高财政队伍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改进服务方式,切实加强与各个方面的沟通与协调,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提升思路,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出谋献策,注重运作,提高理财服务水平,以服务促进管理,共同破解发展难题。
——廉洁理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财政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加强财政系统行风建设。同时努力抓好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和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机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㈣存在问题
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财政保障水平不高。人均财力仍然处于全市靠后位置;地方级收入中列收列支项目较多,可用财力仍然不足。二是政府性债务较重,偿债压力逐步增大。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县政府性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债务陆续到期,年需要还本付息达2.87亿元。加上当前土地市场低迷,短期内偿还政府债务的压力大。三是财政收支仍有缺口,资金调度仍极为困难。当前,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房地产税收大幅减收,中央不断出台强农惠民政策,要求县级配套资金量也越大,刚性支出增长较快,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资金调度极为困难。四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完善解决,同时,也恳请各位代表和各位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理解和支持。
二、2012年预算草案
㈠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根据我县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2年全县及县本级预算编制如下:
全县预算:全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10000万元,增长22.22%;加上上划中央级收入60000万元,财政总收入计划170000万元,增长25.92%。县地方级收入加上上级财力净补助(按现行体制预计)43460万元,减调出资金500万元,加上调入资金3000万元,预计全县总财力为155960万元,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5596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95850万元,其中土地基金收入87850万元,增长64.83%;相应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95850万元(含调出资金3000万元)。
县本级预算:全县预计总财力扣减补助乡镇支出13000万元,县本级财力为142960万元。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支出预算142960万元。
㈡全面完成预算收支任务,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创新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大财政体量;强化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支持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改善民生;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县跨越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为此,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努力培植支柱财源
——多策筹措资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思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抓住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等资金支持,争取更多的中央投资项目,全面推进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政府投资领域,拓宽投融资渠道,破解财政资金瓶颈问题,加快推进政府性重点项目建设步伐。
——落实扶持机制,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要大力扶持税收贡献大、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性工业企业,增加企业税收在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稳定财政收入;逐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扶持奖补机制,推动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企业提升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注重引进培育,推动三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财税优惠扶持政策,重点引进培育发展房地产、建筑、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产业,以“海上有妈祖,山上有九仙”为导向,大力扶持发展环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支持推进酒店等项目落地,对投资规模大,产出效益好的第三产业,对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增加税收,有利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第三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奖励,逐步提高我县第三产业税收的比重。
2、强化税收管征措施,确保收入持续增长
进一步建立健全税源档案,大力开展纳税调查、纳税评估和公平税负等税收管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增强抓好财政收入的紧迫感、责任感,及时做好收入动态监管预测分析,关注重点税源结构变化动态情况,加大支持税务等执收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力度。健全护税协税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情况互通、联手治漏等机制。加大督查力度,挖掘潜力,严格执行先纳税后拨款、先纳税后办证、先纳税后报账等制度。加强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配套费和社会抚养费等重点非税收入征管,实行建档立册,禁止非政策性的减、免、缓征行为。规范收入秩序,所有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除教育收费外)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预算安排和国库拨付。加大国有资产收储、处置力度,有效盘活资金,增强地方财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
3、规范预算细化支出,着力保障民生资金
――细化预算项目编制。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和“量入为出、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执行“人员经费按政策、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可能、量入为出保平衡”的部门预算编制口径,编实、编细年初预算。部门单位项目支出根据财力可能和轻重缓急予以安排或追加,并按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办法予以跟踪督查,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
――规范预算拨款程序。坚持先预算后执行、以预算定拨款、无预算不拨款以及先年初预算、后追加预算的原则,严格按照人员经费、基本运转、必需民生、安全稳定、项目资金的顺序安排调度资金。
――着力保障民生资金。一是建立财政性专项资金监管平台,2011年首批8个强农惠民项目资金纳入监管,2012年要逐步扩大监管范围和资金数量,做好各项涉农政策补贴工作。二是健全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继续增加“三农”投入,实施土地治理、标准化农田建设、路网、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做好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工作;认真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论证筛选、上报工作。三是办好惠民实事。继续集中财力,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四是继续投入资金,保障安居工程建设,预安排保障性住房1000万元。五是着力统筹资金,继续推行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民生工程,预安排社会保障支出8320万元和医疗卫生支出12101万元。六是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投入,巩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果。
――保障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安排好一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关有效运转,预安排一般公共服务22678万元。二是增强基层政府保障能力,下达乡镇财力13000万元。三是切实落实公检法司经费保障制度,推进“平安仙游”建设。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进一步支持社会文体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六是为实施青山绿水生态立县提供必要财力保障。
因2012年财政支出预算尚未分解下达,以上支出数据为预测数,以最后批复下达单位预算支出数为准。
4、创新财政监管模式,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扩大国库直接支付范围。认真总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经验,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完善管理机制,扩大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覆盖面和资金的范围,同时逐步将教育、卫生系统二级预算单位和乡镇(街办)的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直接支付范围,切实减少资金拨付环节,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完善乡村两级财政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新型财政管理方式和“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发挥基层财政职能,做好乡镇财政性资金监管工作,完善惠民“一卡通”制度,规范补贴资金公开公示和发放程序制度,引导乡镇财政所根据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项目库,对项目申报和项目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已完工项目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跟踪项目效益,更好服务农村工作。
――建立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估机制。要探索建立财政项目资金投资绩效评估机制,前移绩效评估审查关口,严把项目初审关、复审关,控制项目投资过程和规模,对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评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实行“管大放小”政策,优化采购程序,严控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和采购预算及采购申报关,管住单位资产和资金拨付,防止铺张浪费。支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会务和公务接待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办法,要求单位做好资产的分类建档,实行滚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有机结合管理机制。国有资产处置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处置收入和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强化政府债务监控管理。严格执行县政府融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政府融资“借用还”的良性机制。加强对园区和单位的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和剩余国有资产移接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政府性项目投资建设规模,防止产生新的政府性债务。
――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把好政策关、程序关和纪律关。做好强农惠民资金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策有效落实。加强对财政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完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理财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加强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估考核,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5、提升队伍履职能力,塑造服务全新形象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继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财政干部职工争创一流业绩,搞好效能型和服务型机关建设,加强专业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财政队伍的政治、业务和道德素质,提升干部依法履职能力。
――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对外公开并进一步完善内部工作程序和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执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创新管理机制,形成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
――廉洁理财,塑造形象。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党风廉政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监管制约机制,增强财政服务意识和廉洁理财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做好规范权力运行、打造阳光财政工作,廉洁从政,依法理财,努力塑造财政部门新形象。
各位代表,明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而光荣。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和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