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林寿国旅改为第二混成旅,并保举黄裳元出任仙游县县长,军政头子互相勾结,肆意敲诈勒索仙游民众,饱其私囊。
1929年3月初,在中共仙游县委的组织下,西区的近百名革命群众冲进了溪口捐税所,抓出捐税头目庄燕,召开了公审大会,并将庄燕就地枪毙。
1930年3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根据省委党代会精神,积极组织力量准备发动武装暴动。全县共有党团支部14个,其中农民支部13个,知识分子支部1个;党团员总数170人,其中农民158人,知识分子12人。
1931年3月22日,王于洁、郭寿銮在仙游召开中共仙游县委第五次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决议之九》精神,总结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批判“立三路线”对仙游党的危害,并研究部署了今后的工作任务。
3月底,省委机关遭国民党破坏,波及莆田、仙游,国民党当局伙同驻军何显祖部大举捕抓共产党人,摧残仙游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至6月份,仙游的中共党员锐减,仅有党支部5个,党员20余人。
1932年3月底,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郭寿銮同余光、黄一星、郑兆美、许国梅等人到仙游的西北区开展革命活动,夜宿书峰大类村,遭民团头子颜锦堂部袭击。战斗中郭寿銮、余光相继牺牲;黄一星、郑兆美、许国梅等人不幸被捕,并于同年5月4日被国民党仙游当局残杀于仙游县北门外。
1933年3月,中共仙游县委在西区掀起抗征鸦片捐的风潮。王贝、林植率领游击队40多人,配合群众捣毁了西区中岳鸦片捐征收所,枪决了一名捐棍,并收缴其枪支。
同月,游击队应南区群众要求,派出小分队配合群众捣毁了“公母石”捐税征收所,打伤捐棍1人。
1934年3月16日,中共福州市委发出“致莆田、仙游二县委(共青团)的指示信”,指出汪巡视员的错误,并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二·六”指示信重新部署了莆仙两县的共青团工作,调张元豹任共青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
3月中共福州市委调陶耐存回榕,同时调胡海任中共仙游县委书记。
1939年3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委员邱子国在仙游兴太山区发动民众,并在仙游石山地区组织农会,发展会员300多人。
1943年3月,中共闽南特委书记黄国璋从闽北返回特委驻地仙游,召开闽中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省委的整风精神,并对党组织的建制进行调整。基本地区的党组织实行特派员制,武装组织采取武工队形式,分散活动。
1944年3月4日,中共福建省委发出《关于反特务斗争的指示》,要求全党提高警惕,建立侦察网,以达到不放走一个特务、不弄错一个群众的目的。
3月上旬,国民党当局在莆田设立“莆仙永边区联防指挥部”,由国民革命军第80师陈维金部的一个营,配合莆仙永三县的地方武装,实行军、政、警、特四位一体的“联防”和“清乡”活动,其目标是对准省委机关和闽南特委。
上旬,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往德化石牛山,仙游高阳的群众在闽南特委的组织下,将青溪山上原省委机关的临时住房清除干净,消除痕迹。
中旬,中共福建省委因交通不便,供应困难,决定将机关再度迁往仙游东湖。
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东湖召开干部扩大会议,国民党永泰县警察局局长魏雄飞率警察、保安队300多人,袭击省委机关驻地,双方激战,省委机关撤出东湖。6月底,中共福建省委撤出东湖,队伍到达仙游后埔时,遭国民党仙游县中岳镇的常备队阻击,遂改变计划,返回圳村顶隐蔽一天,继尔向仙游的西苑方向转移。
1946年3月,中共闽中特委根据省委会议精神,为恢复仙游地区党组织,派黄国珍(陈爱群)为特派员来仙游指导党的活动。
1947年3月20日,黄国璋在长乐召开闽中各县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会议,传达闽浙赣区党委的“三·一六”指示,决定建立游击武装,作为地委的主力部队。
1949年3月上旬,杉尾的农民群众在严仁发的组织下,夺取了伪木兰乡政府的枪支十来杆,组成了地方武装。
接着,伪兰溪乡政府的陈鸿清也趁机动员该乡的“自卫队”弃暗投明,策反成功。自卫队队员们带走了17杆步枪加入游击队,从而加强了东南区游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