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发布时间:2022-05-31 09:31    来源:本网讯    字体显示:【 】   阅读:
      1925年5月底,上海发生“五卅”惨案,消息传到仙游,激起仙游各校学生的反帝热潮。6月,仙游地区各学校的学生为了声援“五卅”运动,联合成立了“五卅惨案后援会”。并举行集会,示威游行,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1928年6月,中共莆田县委书记黄经芳通知仙游县委负责人许淑修、林步庭两人前往莆田,参加莆仙两县党的联席会议,讨论转入地下斗争后两县的工作将如何配合,互相支援等问题。

      1930年6月,中共莆田县委改选,王于洁任书记,下辖莆田、仙游两县。

      1931年6月,中共莆田县委正式成立,王于洁任书记,湖海、陈博、黄一星、蒋声、郭寿銮等为委员。

      1934年6月,国民党福建当局为了防止共产党的活动,强化统治,全省划十个专区,仙游归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36年6月,国民党当局重兵“清剿”常太、兴太游击区,闽中游击队采取调虎离山计,派出小分队袭击了驻仙游长岭的国民党常备队的一个排,缴获枪支18支,子弹数千发。

      1947年6月6日,国民党省保安一团第六中队50多人奉令“清剿”戴云纵队,在九仙宫地区与戴云纵队短兵相触,展开激战。游击队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减少群众损失,主动撤离九仙宫,此次战斗,游击队伤2人,被捕1人,保安队死伤多人。
      中旬,戴云纵队在芦前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行动计划。会上改变了原攻打兴安(今兰石)的计划,决定破仓分粮,解救群众的饥饿。
      15日,黄国璋、罗迎祥等人率领戴云纵队分两路包围了仙游后埔粮仓,击败守粮队,劈开后埔三教祠、下亭两粮仓大门,并敲锣打鼓发动当地群众进仓挑粮。
      17日,戴云纵队离开仙游向戴云山脉挺进,中共仙游县工委书记黄国珍率领20多名仙游籍的游击队员随戴云纵队进军戴云山。
      下旬,中共闽中地委为了加强莆田、仙游两县党的工作,分别派人返回仙游。回仙游的有黄国珍、欧木利、林步云等人。欧成龙、郑应良、王玉柔等人继续留队。

      1949年6月初,国民党仙游县府纠集便衣队和警兵配合陈维金团队一千多人,分三路同时进犯岭西根据地,仙德游击司令部组织游击武装和人民群众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奋起反击,激战两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清剿”,保卫了岭西根据地。
      中旬,仙德游击司令部根据中共闽中工委指示,抽调350多名游击队员开赴大洋整编,留下的游击队员由刘宗福、郑元培两人负责。
      下旬,仙德游击主力在莆田大洋整编为一个中队,隶属闽浙赣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领导。蒋清官任中队长,蔡光鼎任指导员。下辖三个分队:第一分队长张xx;第二分队长林椿年;第三分队长毛票。至此,仙德游击司令部自行消失。
      下旬,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参谋长高原率整编后的仙德游击主力回到仙游古邑地区,协助兴太各乡游击队摧毁国民党的地方势力,筹建人民民主政权。
      中旬至下旬,国民党仙游县政府趁岭西兵力空虚之际,多次派兵“清剿”,岭西游击队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清剿”。
      26日,国民党仙游县府召开紧急会议,全县党、政、军要员11人参加,会议贯彻福建省府《紧急应变事项》21条,部署仙游地区的“应变”事宜,布置各有关部门立即疏散文件、户籍、账务,加紧征收赋税,加强“民众自卫”。同时决定设立城南、枫亭联络站,拟设县署临时办事处于枫亭。
      28日,国民党仙游县府召开科级以上官员会议,部署“应变”的潜伏力量。并将西乡、县东、木兰、晋仙等处的警员全部撤回城区,将警察局改编为“警察大队”,由彭超任大队长,下设秘书室、参谋室、副官室。又设香南、城南联络站,修筑碉堡,加强城防。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