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发布时间:2022-07-05 10:09    来源:本网讯    字体显示:【 】   阅读:
      1924年7月,上海各界代表召开了郑豪、林金煦两义士追悼大会。仙游东区学生会派陈贻君出席追悼大会并在会上报告了事件真相。

      1926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发布《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30年7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积极贯彻省委关于《反对福建军阀混战宣言》精神,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发展群众组织,如店员、工会等,人数达400多人。

      1932年7月,共青团福建省委领导人蒋声来莆解决团的领导班子。抽调仙游团特支书记王贝任团中心县委书记、许启聪继任仙游团特支书记。

      1934年7月,蒋军南昌行营颁发《剿匪清乡条例》《推行封锁办法》,仙游实行十家连坐,成立食盐火油公卖会,封锁中共地方组织的活动。
      同月,国民党福建省府派保安队来仙镇压学生运动,县立初级中学的共产党员及其学生被捕10多人。

      1937年7月,曾炉再次来到晋(江)惠(安)仙(游)交界的山区进行抗日活动。在仙游慈孝的东坪、大埔、义路等地发展群众组织,进行抗日宣传。
      8月初,曾炉奉闽中工委指示,在园庄乡三台龙林兜家中建立晋(江)、南(安)、惠(安)、莆(田)、仙(游)五县地下交通站,成立抗日工作组。
      1942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根据省委《关于加强党性的决定》,在南湖举办干部训练班,进行党性教育,统一思想认识。

      1947年7月,戴云纵队在戴云山失利,队伍被国民党保安队打散,伤亡惨重。纵队参谋长罗迎祥阵亡,仙游籍的队员欧成龙、郑永龙、陈桂兴等人被捕牺牲。
      中旬,闽中各县的国民党当局大肆捕杀游击队员及共产党员。整个闽中被捕的中共党员及游击队员达200多人,其中县级干部16人。甚至连游击队的家属也都遭难,仙游被捕的游击队员家属达20多人。因此,闽中地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通知各县党组织分散隐蔽,化整为零。

      1949年7月1日,兴太地区的古邑、鲤湖、浔阳三个乡人民政府成立,成为仙游地区第一批基层人民政权。
      7月初,古邑游击队应古邑群众的要求,揪斗了恶霸林木泽,并将其枪毙,威慑兴太地区的股匪和地方反动势力。
      中旬,国民党当局又派陈维金部“清剿”岭西。高原率游击队增援岭西,并与陈维金部激战3天,毙敌16名,伤10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兵“清剿”。
      中旬,高原对驻仙游岭西的游击队进行改编,将原来大洋整编的中队编为第一中队;将留守岭西的游击队编为第二中队,由曾金树任第一中队长;调林椿年任第二中队长,林天霖任第二中队指导员。
      中旬,高原根据中共闽中工委负责人林汝楠的指示,召开中共仙游地方组织负责人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仙游临时工委会”,委员有高原、刘佐周、毛票、蓝炳雄、傅德标等人。
      20日,中共闽中工委负责人陈享源、林汝楠等向高原及仙游工委会发来指示信,要求在兴太地区组织民运队,做好迎接解放军的支前工作。
      22日,林汝楠等人又向高原和刘佐周写信,指出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决定加强古邑、奥安一带的工作,并由司令部直接派人到古邑、奥安等地开展宣传,做好民运和供应工作。
      25日,林汝楠又通知高原将队伍带到古邑一带,加强该地区的支前工作。根据林汝楠的指示,高原立即将队伍带往兴太地区,留下第二中队的第三分队在岭西保护募粮工作。
      下旬,国民党仙游县府派一个中队的伪自卫队进驻岭西,企图用武力强行征收粮食。为了保护群众的利益,粉碎国民党的征粮计划,林天霖率游击队夜袭善化镇,并大造舆论,逼伪自卫队从岭西撤兵。
      26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莆田大洋,福清、莆田、仙游、永泰四县的国民党当局纠集了3000多兵力,分四路进攻莆田大洋,闽中游击支队警卫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侦察营配合下,与敌激战3天,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30日,高原率第一中队增援莆田大洋。之后,第一中队留在闽中,随解放军南下。第二中队由刘佐周、林椿年率领留在仙游开展斗争。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