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发布时间:2022-08-03 09:52    来源:本网讯    字体显示:【 】   阅读:
     1920年8月,李厚基派兵收复闽南,粤军朱德才部离仙。

     1928年8月15日,仙游反日委员会成立。勒碑刻字:我们要雪“五卅”惨案的耻辱,必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29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向莆田县委发出书面指示,要求莆田县委加强对仙游县委的帮助指导,以便更好地联合起来开展斗争。莆田县委根据省委指示立即派陈天章、陈碧英和林雪花等人来仙游协助仙游县委整顿基层组织,充实加强党的领导力量,同时还重新调整了共青团仙游县委。由罗迎滔任书记,张兆汉、吴瀚波任委员。

     1932年8月,邱荣泉调任中共莆田县委工作,派林天和来仙游负责党的工作。林改选了县委领导班子,委员有林天和、罗迎祥、林植、陈如舫等,林天和任书记。
     17日,省防军头子何显祖部在莆仙交界处的东沙地区强征烟苗捐40200银元,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派人到东沙地区秘密领导农会进行抗捐斗争,致使何显祖的阴谋不能得逞。
     29日,何显祖因征捐受阻,率莆田驻军又调动驻仙游的二个营约1200多兵力,“清剿”东沙,杀、溺村民40余人,焚毁房屋120座。
   “东沙惨案”激起公愤,莆仙两县的党组织不失时机地发动群众开展斗争。在群众的强烈抗议和全国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当局被迫采取了措施,扣压了直接参与制造“东沙惨案”的军阀头子何显祖。

     1933年8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总结近阶段革命斗争失利的原因,整顿党、团组织。会后,王于洁准备赴中央苏区参加学习,并向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汇报,要求派人加强莆、仙两县党的领导,市委抽调胡海到莆田代理书记,派邱荣泉来仙游整顿县委组织,充实了县委领导班子。

     1937年8月初,曾炉奉闽中工委指示,在园庄乡三台龙林兜家中建立晋(江)、南(安)、惠(安)、莆(田)、仙(游)五县地下交通站,成立抗日工作组。

     194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带领警卫班从建阳突围后,来到闽中,先后视察了莆田沿海、常太和仙游兴太山区的工作及地形,同闽南特委一道研究抗日工作,并决定将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入闽中。

     1944年8月中旬,中共闽南特委委员翁鸿堂在莆田被捕后,押往永安,途径仙游时,特委委员蔡文焕组织仙游、永春的游击队在白鸽岭设下埋伏,击退国民党的押送人员,营救了翁鸿堂,并转移到仙游西区交通站疗伤。

     1945年8月,“科任事件”和“羊枣事件”被捕的人员中出现了叛徒,波及仙游的地下党组织,使仙游的进步人士及游击队员张霞、柯昆山、傅德标、柯庆烈等人相继被捕。
       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停战诏书”,公开宣布无条件投降。
       18日,仙游人民热烈庆祝抗日胜利,各机关团体、各乡分别举行庆祝活动。

     1946年8月,原闽中党组织负责人罗迎祥从新四军军部返回闽中,在仙游的兴太山区、东乡等地活动,恢复了兴太的卓泉、朗桥、鸣和、城区以及东乡的坝下等革命联络站。

     1949年8月初,闽中工委分配仙游工委会完成250万斤的粮食和1500军鞋的支前任务。
     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续进入兴太地区,以后又转移到莆田、福清、泉州等地。
     9日,闽中支队司令部参谋部向各县发出通知,要求各县成立游击大队,仙游德化成立“仙德大队”,大队长蒋清官,副大队长毛票,政委刘佐周。
     12日,国民党仙游驻军陈维金部200余人进攻何岭关。陈部从大梯岭小路偷袭游击队。游击队遭包围,马上组织力量突围,凭其有利地形势迅速转移。
     20日晚,国民党仙游县长宋庆烈携带家属和部分残兵败将逃出仙游,龟缩枫亭1天,于22日从惠北荷珠尾搭船出海,逃往台湾。
     21日,伪仙游警察局长彭超带了一个中队的警察在仙游县城南门下船,逃往莆田,因莆田于20日已解放,彭超只好入城投诚。
     23日,中共仙游工委会率游击队集结榜头地区,并进行整训,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
     25日,中共仙游工委会率仙德大队第二中队进入仙游县城。
     月底,中共闽中工委任命刘佐周为中共仙游县委书记,毛票为县长,蓝炳雄为农会主席,林椿年为公安局长。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