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9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根据“福建省总行动委员会”的指示精神,积极筹集枪枝,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小游击队,着手进行武装暴动。
1931年9月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对中共仙游地方组织的领导,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再派郭寿銮、黄一星到仙游工作。郭寿銮仍为县委书记、黄一星任游击队长。
1932年9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成立并改属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领导。
1933年9月上旬,王于洁赴闽西中央苏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由胡海、陶耐存共同负责。同时仙游的傅韵簧、王德华(女),江加茂等人陆续调回莆田工作。
9月中旬,莆田“抗日十人团”发起组织拥护“非战大同盟”欢迎巴比塞调查团筹备会。并于“九·一八”成立“非战大同盟”。仙游县也由“白茅社”发起,个别征求群众一百多人,开会成立了欢迎巴比塞调查团筹备会。
1934年9月,中共莆、仙两县地方组织的领导人在莆田召开党、团扩大会议,选举王于洁为中心县委书记,陈如舫、林阿郎、吴九满、郑金照、陈建新、罗迎祥为委员。会后中心其委为恢复仙游党的工作,派罗迎祥回仙游恢复党的工作。
1943年9月,中共闽南特委和闽江特委的主要负责人在仙游的上湖底召开扩大会议,省委书记曾镜冰在会上作《论狭隘观念》的报告,重申了中共中央关于联合抗日的方针、政策,总结了近阶段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党内的思想。
同月,中共闽南特委根据省委指示,派黄扆禹去大田进行联络,黄在吴天亮、毛票等人的帮助下,打通了仙游德化至大田的交通线。
9月底,曾镜冰在闽南特委领导人的陪同下,对仙(游)永(太)边山区的地形进行了考察,并选择了仙永交界的青溪山区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新址。
1947年9月,由于莆田、仙游、永春三县的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因此,中共闽中地委为了加强莆田、仙游、永春三县的革命工作,决定成立莆仙永中心县委,饶云山任书记,委员有林汝楠、张坤、陈振标、黄国珍等人。
1949年9月3日,南下干部第三中队到达仙游,与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和游击队胜利会师。
9月9日,中共福建第五地委在泉州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共产党仙游县委员会,任命南下干部张德贞为仙游县委书记,同时成立仙游县人民政府,任命高霆为县长。仙游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仙游人民民主革命斗争取得基本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