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革命遗址>遗址通览
中共仙游东乡支部遗址
中共仙游东乡支部遗址坝下小学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前厝自然村。
1927年底,在黄经芳的介绍下,陈国柱结识了在仙游县榜头镇坝下小学(今为坝下中心小学)任教的王于洁。经过考察,认为王于洁具有强烈的正义感,而且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便发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王于洁又发展了林步云、郑珍等4位党员,建立了中共仙游东乡支部(亦称中共仙游特支),王于洁任支部书记。从此,榜头镇坝下小学成为大革命时期工农学生运动的活动基地。1928年春,中共仙游县委决定以东乡为抗捐斗争的中心,进而推动全县抗捐斗争的发展。于是,王于洁在坝下小学组建了烟苗捐清算委员会,作为抗捐斗争的具体指挥机构。随后,中共仙游东乡支部的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分头深入各村进行宣传鼓动。同年4月,王于洁等组织东乡群众1000多人,举行游行示威,并捣毁了坝下捐税所,斗争了捐税员,清算了烟苗捐。这场声势浩大的抗捐斗争,锻炼了干部,发展了新党员,使东乡支部党员发展到16人。
中共仙游东乡支部遗址为坝下中心小学,原名折桂小学,四层砖混结构的教学楼,占地面积324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象塘交通站旧址
象塘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象塘村后厝自然村。
1942年上半年,中共闽中特委决定在仙游开辟新的根据地,先后派黄国珍、蔡文焕、邱子国等人到仙游建立交通站,发展新党员。1944年起黄国珍在仙游的东区、东南区和兴太山区等地建立了一批交通站,象塘交通站就是黄国珍建立的交通站之一。象塘交通站由和尚释妙能管理。在黄国珍的宣传鼓动下,释妙能利用特殊身份秘密参加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10月22日,黄国珍因叛徒出卖在榜头光埔村被捕,后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不久,象塘交通站亦遭敌破坏,释妙能因掩护地下党人被关押47天后,在家乡象塘村百姓的营救下获释。释妙能是仙游县宗教界唯一一位享受革命“五老”待遇的人员。

欧厝交通站旧址
欧厝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欧厝9号。
1947年4月戴云纵队成立后,中共莆田地方组织派林焕章、林金英带领30多名新队员从莆田沿海的忠门经杉尾进入仙游。中共仙游县工委安排这批新队员在东乡的坝下欧厝交通站过夜。但是,由于交通员没按县工委的指示办事,提前把这些人带到欧厝交通站,以致暴露目标。国民党仙游县政府立即召集保安队、便衣队和警察计100多人,准备当天晚上偷袭围捕。幸好游击队事前得到情报,中共仙游县工委副书记欧成龙趁夜色把游击队员悄悄转移到欧厝交通站对面的村庄,隐蔽在麦田里。当晚21时左右,仙游县保安队、警察分成二路,在兰溪乡乡丁的协助下包围了欧厝,搜查了一个多小时,空手而归。欧成龙立即带领游击队员转移,越过何岭关,到达钟山临水村的上湖底与戴云纵队主力接上关系,顺利完成了输送任务。
搜剿欧厝交通站扑空,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不甘心失败,第二天又派保安队到东乡林步云、欧成龙家中,将他们两家不分老幼统统缉捕,被捕计8人,连三四岁小孩也不放过,严刑拷打,无所不至。“禁押五个月之久,林、欧两家迫不得已,卖尽家产,才将家属赎出……”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严重迫害,中共仙游县工委在东乡建立的交通站大部分被破坏。
欧厝交通站旧址为古民居,单层土木结构,共有3间房,占地面积80平方米,目前破损较为严重。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三间厢土墙平房,地处偏僻,现无人居住。

东乡反烟苗捐斗争旧址
东乡反烟苗捐斗争旧址庙会戏台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象山村象山自然村。
烟苗捐是福建新旧军阀的重要经济支柱,北伐战争胜利后,广大群众呼吁政府禁止种植罂粟和制造鸦片,并热切要求取消烟苗捐。但新军阀上台后,不但没有废止,反而把它并入田赋钱粮内,按田亩收捐。这一做法激起农民公愤,各界舆论也同声谴责。
中共仙游县委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部署开展抗捐斗争,并确定以干部和群众基础较好的东乡地区为重点,由县委组织委员王于洁在坝下小学成立烟苗捐清算委员会,作为指挥机构,召集中共仙游东乡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分头深入群众宣传发动。1928 年4月下旬,趁村里庙会演戏之机,王于洁登上戏台,揭露军阀政府横征烟苗捐,盘剥敲诈农民的罪行。一石激起千层浪,久被烟苗捐勒索的贫困群众千余人一呼百应,在王于洁带领下,涌向坝下街,捣毁收捐所,把包捐者陈坤生揪出来,戴高帽游街示众。坝下风暴迅速影响各地,东乡各村闻风而动,批斗捐棍,清算烟苗捐款。5月4日,竹庄小学青年教师黄今秀和共产党员郑珍等率群众揪斗捐棍范志甫。另外,望厝村收捐人张鸿飞也被揪到金石山的八角楼批斗。5月9日,郑珍又带领学生和农民把榜头后厝的捐棍青彪押到坝下小学校门前批斗,不久,民愤极大的捐棍王辉也被处决……
短短几天里,东乡农民抗捐斗争一浪高过一浪,仙游县西区、北区、南区的农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中共仙游县委抓住纪念“五九国耻日”,发动城区各中学统一罢课,在县城雁池埔广场召开大会,强烈要求政府取消烟苗捐。会后组织游行示威,游行队伍经过烟苗捐税局局长王之纲住宅时,愤怒的群众抛石头砸了王的住宅。当游行队伍涌进县政府时,县长黄裳元从后门逃走。群众声势浩大的反抗烟苗捐斗争直接冲击了政府当局和地方军阀的切身利益。于是,军阀林寿国动武镇压,5月10日派兵进行“清乡”,以“赤匪”罪名把青年教师黄今秀秘密杀害,并下令通缉中共仙游县委书记陈国柱及共产党员王于洁、郑珍、陈博等人。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仙游县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领导人及骨干,被迫分散隐蔽,转入艰难的地下斗争。
东乡反烟苗捐斗争旧址为农村庙会戏台,2010年扩建为长14.8米、宽10.5米、高1.3米的象山村戏台。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竹庄小学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
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爱国运动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民运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
解放战争时期,竹庄小学毕业生欧成龙、林玉华、王玉柔、王仁民、陈国水、陈庆贤、余瑞钵、陈成端、黄元秀、卢金禄等人先后加入中共组织,走上革命道路,其中任中共仙游县工委副书记的欧成龙,在参加戴云山游击战争中不幸被捕,于1947年10月就义。1949年春,竹庄小学成为仙游东南区游击队的驻地之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为竹庄小学旧教学楼,两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 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竹庄小学于2007年1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中共仙游县委、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仙游游击队集结地旧址
仙游游击队集结地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何麓村顶洋自然村。
1930年10月中旬,仙游游击队攻打善化民防团后,在善化街上,打出绣有斧头镰刀的红旗,再从容撤离,经鲤鱼岭等地在榜头镇何麓村集结,之后越过何岭关,行军到钟山麦斜岩寺,在此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由黄英任团长,林植为政委,蔡明善(蔡园)为没收队长兼旗手,以兴太山区作为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
仙游游击队集结地旧址为单层砖混结构的五间厢楼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现为老年活动中心。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坝下自然村。
1933年1月2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召开了年终工作会议,通过了《年关斗争工作决议》,提出莆田各县农民斗争中心口号是:抗债分粮和抗捐抗税。为此,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在莆田、仙游两县再次掀起抗捐斗争,并于1月底派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副队长林植、政委张兆汉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到仙游配合县委发动群众抗捐。随着抗捐斗争的发展,中共莆田中心县委要求中共仙游县委在抗捐斗争中设法解决部分活动经费。中共仙游县委经过研究,决定由县委委员林植带队攻打仙游东乡坝下鸦片捐征收所,解决筹款问题。东乡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罂粟的种植面积广,周围几十个村仅坝下一个征收所,每天勒收的捐款就多达数千元。但是,坝下鸦片捐征收所与国民党兰溪乡政府毗邻,又有乡丁及常备队,这给游击队攻打税所增加了危险性。因此,县委指示林植等人,只能智取,速战速决。1933年5月,林植带领5名游击队员装扮成国民党的征税员,进入坝下鸦片捐征收所,要求税丁交出税款,但未能成功,结果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误作“土匪”包围起来而遭到兰溪乡常备队围攻。由于这次行动参加的游击队员少,又怕误伤群众,林植等人不敢多开枪,且战且退,当退到溪边时,队员何遂良中弹牺牲,林植等5人身负重伤被捕。林植等人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5月25日被杀害于仙游城关北门外。这一惨痛的结局给仙游的党组织和游击队带来极大的损失。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为两层木屋,共4间,建筑面积110平方米。
榜头暴动旧址
榜头暴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赤荷社区。
1949年2月,中共仙德工委成立以后,东区游击队的力量逐渐壮大,有游击队员40余人,加上一部分不脱产的农民骨干以及群众的配合,武装暴动的条件日趋成熟。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林椿年组织东区和东南区的游击队员及两区各基点村的农会会员数百人,汇集在东区仙水龟广坪上。经过简短动员之后,荷枪实弹的游击队员在前开路,背着土枪土炮的群众紧跟在后,队伍浩浩荡荡地在仙游平原重镇榜头镇的周围游行示威。先从仙水、上乾、下明等村绕道而行,然后进入榜头街。沿途群众以为解放军来了,而驻守榜头镇的国民党自卫队和警兵不敢轻举妄动,提心吊胆过了一夜。第二天,林椿年率领游击队攻打榜头自卫队住所,发现已空无一人。接着,游击队转道攻打榜头警察所,恰巧警兵在门口排队准备训话,忽见游击队攻来,纷纷夺路逃命。随后,游击队一鼓作气攻打镇公所,结果镇公所也是人去楼空。最后,游击队包围了榜头镇镇长郑盼的住宅,郑盼已事前逃走,其父交出驳壳枪2支。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游击队员同群众一起,砍断了榜头通往县城沿途的电线杆,破坏了公路及桥梁,使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与榜头的通讯、交通中断,榜头暴动取得胜利。
榜头暴动旧址共2处,原国民党榜头警察所位于赤荷社区榜头街顶街,为两层土木结构民房,共4间,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原国民党榜头镇公所位于赤荷社区宫厝自然村,为单层土木结构,已破损荒废,占地面积150平方米。
南溪反“清剿”斗争旧址
南溪反“清剿”斗争旧址葱尾潭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新兴自然村。
1949年4月榜头武装暴动后的第3天,国民党地方当局不甘心失败,即派仙游县自卫队进驻榜头,通缉林椿年、陈仁鉴等人,并把通缉令发到每户居民,要求白天悬挂通缉令。接着,仙游县自卫队开到游击队驻地南溪“清剿”“清剿”扑空后,自卫队于5月中旬再次突袭南溪村,将南溪村群众赶进祠堂院内,四周架起机枪,威逼群众交出游击队负责人。
为了解救群众,打击敌人,东区游击队分兵两路。一路在石圳宫开枪佯攻,以吸引敌人;另一路游击队主力埋伏在自卫队必经之处葱尾潭。当自卫队经过葱尾潭时,游击队发起进攻。虽然自卫队人多,但被游击队打得措手不及,摸不清底细,只好仓惶败退。这场伏击战,打出了东区游击队的威风,反“清剿”斗争取得胜利。
南溪反“清剿”斗争旧址葱尾潭为一片山地,面积300平方米。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
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德游击大队及民运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德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8月25日,仙德游击大队接到通知,开赴城关与中共仙德工委书记刘佐周率领的游击队会师,浩浩荡荡进入仙游县城接管政权,仙游宣告解放。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为玉山祠,原名云山祠,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于五昆头(今榜头镇光埔村),万历三十三年(1605 年)移建此处。1979年10月重建太子殿,1986年5月扩建两边护厝,1988年8月重建观音殿,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于1984年12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于洁烈士故居
王于洁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紫泽村前溪自然村。
王于洁(1901.3-1937.6),原名王定青,号静圃,化名吴梅,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困辍学,后在仙游蔡亭小学任教。1921年春考入北京新华大学,1922年转考到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924年秋毕业后分配到福建省警务处实习,次年调任将乐县警官,目睹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上任不到两个月便愤然弃职回乡。
1927年11月,在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的引领下,王于洁走上了革命道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成立中共仙游县委,任组织部长。1928年4月,王于洁在家乡领导东乡农民反抗鸦片捐斗争,继而转到莆田参加游击队。在莆田国民党进一步“清党”的艰难时刻,1928年冬受命接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期间,中共福建省委称赞“书记能力很好”。1930年11月,中共莆属特委成立,邓子恢任特委书记,王于洁任特委委员兼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政委,后接任特委书记。同年12月莆田外坑红色政权被摧毁,闽中处在白色恐怖之中。1931年2月,在中共福建省委的指导下,王于洁认真总结莆田革命失败的教训,恢复中共莆田县委,任书记。1933年12月,王于洁调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工作,任市委执委、职工部长。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国民党宪兵破坏后,王于洁、苏华夫妇机智脱险,回到莆田与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潘涛一起组织“打狗团”,开展反叛徒斗争,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同年9月,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被推选为中心县委书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王于洁等领导游击队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以莆田常太为中心的莆(田)仙(游)边游击根据地。1935年5月,莆田、福清两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被选为书记。游击队分别组建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1支队和第2支队。王于洁坚持领导中共闽中地方组织和游击队开展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赢得了胜利,闽中成为南方8省15块游击区之一。
1937年2月16日,王于洁在梧塘洪度村召集中共闽中特委委员开会,研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料,被叛徒出卖,中共闽中特委5位委员不幸被捕,当即解押省城。在福州监狱,敌人软硬兼施,王于洁等仍坚贞不屈。同年6月23日,王于洁与4位战友一起在福州西门外英勇就义,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王于洁烈士故居为王家大厝右侧厢房,单层土木结构,4房1厅,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王于洁烈士展览室
王于洁烈士展览室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紫泽村于洁小学内。
王于洁出生于仙游榜头镇紫泽村前溪自然村,1924年秋毕业于北京高等警官学校,1925年任将乐县警官,因目睹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上任不到两个月便愤然弃职回乡。1927年11月,在中共莆田特区委书记陈国柱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4月,王于洁领导东乡农民反抗鸦片捐斗争,继而转到莆田参加游击队。同年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1930年11月任中共莆属特委委员兼第2支队政委,后接任特委书记。1931年2月,在中共福建省委的指导下,恢复了中共莆田县委,次年9月,中共莆田县委改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书记,仍兼管仙游的工作,经常回到家乡,与仙游的革命同志促膝谈心,指导仙游的革命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王于洁领导游击队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开展游击活动。1935年5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联合组建了中共闽中特委,王于洁任特委书记,继续领导中共闽中地方组织和游击队独立自主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先后开辟了莆(田)仙(游)边、福(清)永(泰)边、莆(田)永(泰)边游击根据地,成功创建了闽中游击区。
1937年2月16日,王于洁在莆田梧塘洪度村召开中共闽中特委会议,研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不幸被叛徒出卖,5位特委委员被捕入狱,同年6月23日在福州西门外英勇就义。
王于洁牺牲了,但闽中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坚强革命战士,不会忘记他对闽中革命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共仙游县委、仙游县人民政府在王于洁的家乡建立了于洁小学,让仙游人民永远记住他。
于洁小学前身系仙游县前溪小学,创办于1927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前溪中心小学、紫泽小学,1988年5月4日更名为于洁小学。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烈士精神代代相传,1995年,在学校综合楼第四层建立了面积96平方米的王于洁烈士展览室,通过生动具体的图片,详细介绍了王于洁革命的一生,同时,还展出了闽中革命老同志和有关领导的题词,以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奋发进取。
王于洁烈士展览室于2000年7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