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革命遗址>遗址通览
新厝联络站旧址
新厝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塘边村新厝自然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恢复仙游地区党组织,隐蔽多年的原中共仙游地方组织负责人林步云深入农村,组织发动进步群众,发展革命积极分子,建立地下联络站,为恢复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提供条件。新厝联络站是1946年6月间林步云在仙游县郊尾塘边村开辟的一个地下联络站,并在此进行隐蔽斗争。
新厝联络站旧址为土木结构复式民居,房屋前半部为单层三间厢楼房,后半部为两层楼房,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杨寨交通站旧址
杨寨交通站旧址杨氏宗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旸谷村客厅自然村。
抗战胜利后,仙游地区的革命力量比较薄弱。中共闽中特委为了尽快恢复仙游地区党组织,派黄国珍为特派员到仙游指导工作。黄国珍到仙游后联系进步青年,建立革命联络站,发展革命力量。1946年10月,黄国珍深入仙游郊尾杨寨村开展工作,在杨氏宗祠由杨启堂建立起连接莆田、仙游、惠安三县的交通站,负责联络参加地下革命工作的同志,联系革命群众,开展传递情报等活动。
杨寨交通站旧址为杨氏宗祠,单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2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长岭战斗旧址
长岭战斗旧址璘井宫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长岭村长岭自然村。
1936年5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1、2支队合编后,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打破敌人对莆(田)仙(游)边游击根据地的封锁,以摆脱被动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侦察,选择位于福厦公路莆田、仙游边界地段的长岭国民党军据点作为袭击的首个目标。这里驻扎一个排,扼守交通要道,过去游击队很少在这里活动,所以敌兵麻痹,防守不严,为游击队突袭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保证战斗顺利,闽中工农游击队第2支队政委刘突军事前派出2名游击队员前往长岭,摸清敌情。6月中旬,由刘突军率领20多名精干队员,连夜从莆田常太根据地出发,抄小路于次日凌晨来到长岭。当游击队靠近敌兵驻地璘井宫时,发现除了一个哨兵,其余的都在睡觉。游击队员首先切断敌人电话线,并占据有利地形埋伏。刘突军亲自率领几名队员,迅速解决了哨兵,然后冲进据点,收缴枪支的时候,睡意朦胧的敌兵都吓懵了,一个个束手就擒。
长岭战斗不费一枪一弹,收缴了18支步枪、几百发子弹。尔后,刘突军把俘虏集中起来进行抗日宣传教育,并故意扬言:“红军游击队数日内将攻打莆田县城。”消息传开后,国民党地方当局草木皆兵,急忙把“清剿”常太游击根据地的部队撤回一部分防守县城。
长岭战斗旧址为璘井宫,两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在福厦公路莆田、仙游交界处。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郊尾社区梅洋自然村。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和人民解放军入闽,仙德游击大队及仙游各区游击队开始主动出击,以公开武装斗争沉重打击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
1949年7月26日,仙游东南区游击队在梅洋祠堂打了一场漂亮仗,成功劫持了国民党郊尾镇镇长一行,缴获16支枪,还有电话机及部分档案。在这次行动之前,东南区游击队还深入坝下、坑头、田头店、芹菜、郑坊、水沟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革命影响。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祠堂,分上、下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