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革命遗址>遗址通览
五座厝交通站旧址
五座厝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尾坂村五座厝自然村。
1943年春,中共闽南特委为了加强闽中各县党组织之间的联络,为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做准备,派傅德标到仙游西区建立活动据点。首先,在善化(今大济)尾坂五座厝陈尧家中建立交通站,之后又发展了三会、仙门(即坝头)两个联络点,开辟了莆田、仙游、永春、德化之间的交通线,为中共福建省委南迁闽中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座厝交通站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民居,占地面积 11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蒲山联络站旧址
蒲山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蒲山村过坑自然村。
仙游县大济镇蒲山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利于中共地下组织开展隐蔽斗争。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在该村林淑金家建立秘密联络站。1949年,从福州回仙游开展革命工作的刘宗福身患重病,由组织安排到蒲山联络站隐蔽治病。后来转移到东岭联络站,康复后回到仙德游击大队继续开展革命斗争直到解放。
蒲山联络站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民房,1房1厅,占地面积7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袭击善化民团战斗遗址
袭击善化民团战斗遗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大济村大济街。
1930年9月,中共仙游临时县委筹集了10多支长短枪,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为便于游击队开展活动,壮大武装力量,县委决定把刚组建的游击队驻扎在西区善化镇。善化镇即今仙游县大济镇,是仙游西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党的群众基础比较好,有利于革命活动开展。
同年10月上旬,善化民团团长林冠三及当地一批土豪劣绅集中在善化镇,利用菩萨生日迎神演戏,并借机胁迫群众捐钱捐物,供他们花天酒地大吃大喝。一连数日,到善化街上观戏演出的群众多达上千人。中共仙游临时县委决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袭击善化民团总部,以夺取 枪支扩大游击武装。于是,县委立即成立了行动指挥部进行周密安排,发动基点村群众以看戏为名掩护游击队的战斗行动。10月14日,溪头、三会、上梧、翁都、溪口等村的500多名群众以看戏为名陆续到达善化街。下午2时左右游击小分队悄悄逼近民团总部。此时,民团团长林冠三与几个土豪劣绅正在打牌。游击队员当机立断冲进团部,击倒了几个民团小头目。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游击队员冲进团丁宿舍。在场团丁毫无防备,措手不及,纷纷逃命。游击队员趁机缴获了团丁挂在墙壁上的所有枪支。经过短促的战斗,击毙民团小头目4人,打伤3人。而民团团长林冠三中弹后佯死侥幸漏网。
这次战斗,游击队共缴获短枪1支,长枪20余支、子弹千余发,有力地扩大了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及政治影响。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在群众中散发传单,在善化街头巷尾张贴布告,进一步扩大宣传。随后,游击队撤离善化街,向钟山麦斜岩进军,计划以麦斜岩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
袭击善化民团战斗旧址已损毁,现为大济镇街道。

溪口战斗遗址
溪口战斗遗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溪口村下肖点。
1949年4月,仙德游击司令部成立后,在中共仙德工委直接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纷纷开展反“三征”(征丁、征粮、征税)斗争,打击了国民党地方政权,使国民党地方当局极为不安。国民党仙游县长宋庆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命县便衣队派出暗探,深入全县各区、乡,侦察游击队的行踪。4月16日,县便衣队派遣的两名暗探刚进入西区溪口村,便被当地群众发现,并报告游击队。游击队将其逮捕枪决。宋庆烈获悉情况后,当晚即派县自卫队200多人摸黑进驻溪口街围捕游击队。游击队负责人毛票得到消息立即召集队员和民兵悄悄转移到溪口对面的小山坡上,趁敌不备,集中火力,向国民党县自卫队驻地猛烈射击,自卫队措手不及匆促应战,双方持续战斗了近2个小时。毛票判断游击队难以取胜,便指挥队伍撤离溪口,转移到善化南山村休整。而自卫队担心孤立无援,也连夜撤回仙游县城。
溪口战斗遗址位于下肖点的山头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