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镇

发布时间:2024-08-02 11:11    来源:县委党史方志办    字体显示:【 】   阅读:

                              坝头联络站旧址
    

     坝头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红旗村坝头自然村。
     1943年4月,国民党建阳警备司令部根据部署,抽调兵力分四路“会剿”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闽北和建松政地区,形势日趋严峻。此时闽中地区的局势相对安定,为继续领导全省各地的抗日反顽斗争,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南迁闽中地区。自1943年9月开始,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人员陆续从闽北出发,在省委政治交通员苏华(女)和闽江沿线交通站的周密安排掩护下,经福州安全转移到闽中。
     为确保省委机关在闽中的安全,中共闽中地方组织先后派出一批干部分赴各地,开辟隐蔽据点,建立交通站、联络站。要求每隔三五里建立一个小分站,十里八里建立一个大站。仙游龙华磨头村(今红旗村)坝头联络站就是当时由仙游傅德标、陈尧建立的。
     坝头联络站建立后,蔡文焕、许集美、黄国珍、洪瑞英、俞洪庆、刘祖丕、林萱等人先后在这里开展活动,还在坝头建立儿童团组织。坝头联络站的建立,为开辟莆田、仙游、南安、晋江、泉州、惠安、永春等地的交通线发挥了重要作用。1944年8月,翁鸿镗在白鸽岭被营救后,即转移到坝头联络站隐蔽养伤,恢复健康后,党组织才指派邱贤、邱金枝安全护送翁鸿镗到莆田他姐姐家里。
     坝头联络站旧址为土木结构的民房,系多位交通员、接头户组成的群体,共24间,占地1800平方米。2011年,闽中革命老同志许集美为该旧址题写址名。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立碑保护。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罗汉岩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石室自然村。
     1949年4月上旬,中共仙德工委干部扩大会议后,根据毛票等人提供的情况,工委决定率先袭击晋仙警察所。4月9日,刘佐周、毛票率领仙德游击队分两路攻打磨头街晋仙警察所。仙德游击队负责人刘佐周带领一支游击队顺着山路到磨头后山的罗汉岩寺驻扎,以便接应,配合毛票带领的游击队顺利完成攻打晋仙警察所的任务,拔掉了设在仙游与永春、南安、晋江、德化四县交通要道上的敌人据点。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为罗汉岩,位于仙游金沙与永春、南安、晋江等四县交界山上,为两层砖混结构的寺院,共有2幢楼,占地面积210平方米。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罗汉岩于1989年11月被仙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

                           

                             袭击晋仙警察所战斗旧址
    

     袭击晋仙警察所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红星村磨头街。
     1947年6月,中共闽中地委的主力部队戴云纵队挺进仙游境内后,接连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破仓分粮、打击地方民团的军事行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一方面派兵“追剿”游击队,另一方面在莆田、仙游、惠安等县联合修筑了长岭、白水岭、古邑等3处碉堡,以加强军事防御。同年6月26日,国民党仙游县政府又在磨头街设立晋仙警察所,配备10多名警员,还纠集20多个当地闲杂人员组成联防自卫队,企图扼守控制仙游与晋江、永春、南安、德化等四县交通要道的磨头街。从此,晋仙警察所成为中共闽中地方组织和革命武装开展斗争的一大障碍。
     1949年初,随着仙游民众反抗“三征”(征丁、征粮、征税)斗争的不断深入和游击武装的蓬勃发展,中共仙德工委决定发动武装斗争,摧毁国民党基层政权。同年4月9日,中共仙德工委经过周密策划,率先袭击晋仙警察所。当天上午,仙游、德化两县3支游击分队计60多人在大济镇溪口集结,午后,分两批向磨头方向进发。第一批由毛票带领21名游击队员,化装成寻找丢失耕牛的群众,抄小路逼近磨头街。第二批由刘佐周、毛材带领游击队员40多人,在磨头后方的金沙罗汉岩山上等待接应。第一批游击队于当日下午4时许抵达警察所,以找牛为借口,趁机冲入警察所院内,将哨兵缴械,随即冲入警察宿舍,收缴了墙上的8支短枪。10来个警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目瞪口呆,不敢反抗。这时,一位游击队员的枪不慎走火,击中了警察所副警长的大腿,守卫在警察所后面的游击队员以为双方发生枪战,立刻吹起军号,开枪射击。毛票意识到枪声一响,仙游县城的敌军必会派兵增援,于是,当机立断集中警察训话后,迅速撤离晋仙警察所。袭击晋仙警察所的战斗胜利结束,扩大了游击队的影响,也给国民党地方当局以沉重的打击。
     袭击晋仙警察所战斗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民房,共4间,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林植烈士墓
    

     林植烈士墓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灯塔村宝幢山。
     林植(1910-1933.5),又名林振中,仙游县龙华镇平原村人。青年时期在学校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在福州求学时联系仙游籍学生,组织创办《仙游特刊》,揭露社会弊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1928年考取上海大夏大学,同年底,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更加积极、更加坚定地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初,在上海西郊曹家渡组织集会时被捕,后经党组织和学校师生营救出狱。同年夏返回仙游,不久当选为中共仙游县委委员。同年10月上旬,参加中共仙游县委组织的武装暴动。之后暴动队伍在麦斜岩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担任政委,率领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同年底,闽中各县的红军武装遭国民党军“围剿”而相继失利,红军第108团也遭敌重兵“清剿”,被迫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根据上级指示,林植带一部分红军骨干到莆田山区参加革命斗争。1932年9月,任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副队长。随后,为配合仙游地区的农民抗捐斗争,率领游击队回到仙游。1933年5月,为解决中共闽中地方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率领5名游击队员袭击仙游东乡(现榜头镇)坝下税所,在战斗中受伤被捕。同年5月25日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仙游城关北门外。
     林植烈士墓为1955年仙游县人民委员会为烈士修建的,占地面积20平方米。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