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革命遗址>遗址通览
中共仙游南区支部遗址
中共仙游南区支部遗址罗山书院位于莆田市仙游县赖店镇罗峰村下亭自然村。
1927年秋末,陈国柱在仙游县南区发展了傅子耀(化名郑兴)、赖店罗山书院教师傅新荣和当地人傅新池3位中共党员后,在罗山书院组建中共仙游南区支部,傅子耀任支部书记。在抗捐斗争为主要任务的大革命时期,罗山书院成为中共南区支部的活动基地,后来又开辟了罗峰下亭、玉塔冬埔等革命基点村,建立了地下交通站。中共闽中地方组织负责人及骨干陈国柱、郭寿銮、林植、邱荣泉、张兆汉、罗迎祥、许彧青、苏华(女)、林步云、傅乃超、傅起雨、张元豹等10多人先后来到罗山书院隐蔽,秘密开展革命斗争,推动仙游革命发展。罗山书院校长傅元祥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师生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及抵制日货的斗争。
中共仙游南区支部遗址为罗山书院,现改建为赖店中心小学,新教学楼为四层砖混结构楼房。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


翁婆石抗捐斗争遗址
翁婆石抗捐斗争遗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赖店镇土山村坵后自然村。
1933年初,中共仙游县委召开了党团扩大会议,传达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和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的指示,研究制定抗捐斗争计划。县委分析了当时因抗捐斗争多次失利、群众情绪低落的情况,决定动用武装力量,镇压民众愤恨的捐棍,以消除群众的顾虑。会后,中共仙游县委派张兆汉、林植率领40多名游击队员进入西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捐斗争,捣毁了西区最大的税所——中岳街鸦片捐征收所。南区群众深受鼓舞,派人请求游击队到南区开展抗捐斗争,为民除害。于是,中共仙游县委派出游击小分队,深入南区将设在翁婆石的鸦片捐征收所一举捣毁,击伤捐棍1人,沉重打击了捐棍的嚣张气焰,鼓舞民众的斗争信心。
翁婆石抗捐斗争遗址已毁为一块平地,位于赖店镇政府大门口。

仙游县农民代表大会会址
仙游县农民代表大会会址白马宫位于莆田市仙游县赖店镇龙兴村白马自然村。
1933年,国民党地方当局及军阀摊派给仙游36万元大洋的军饷,按当时全县人口分摊,每人一元多,而每担谷子仅值一元多大洋,这样估算,每人应交纳100多斤谷子,苛捐军饷逼得仙游民众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的仙游民众愤怒的情绪犹如火山爆发。中共仙游县委抓住时机,决定引导民众开展抗捐抗税斗争。为此,于同年10月上旬印发了《为秋收斗争告农民书》,指出:“难忘的剥削和压迫已逼得我们无路可走。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大家团结起来,勇敢地同地主豪绅、资产阶级、国民党作坚决斗争,才能解除痛苦……今年秋收是我们最苦的时候了!天旱、稻、甘蔗、番薯、芋都晒干了。收成大歉,地主都要把几粒谷抢去,债主又要讨债,官府更迫钱粮,迫抽民团丁,一切‘无物不捐’的捐税,帝国主义更凶的进攻,挑无处挑,柴卖不到钱!饥饿、死亡,已经像蛇一样紧缠着我们呵!”号召:“难忍的痛苦,已使认识:只有穷人自己才能救自己,只有团结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才能得到彻底的解放!”
《为秋收斗争告农民书》散发以后,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10月23日,中共仙游县委在白马宫召开有20余乡300多名农民参加的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县委书记邱荣泉作动员报告,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反对苛捐杂税,积极参加抗租团,举行秋收斗争。到会群众群情激奋、斗志昂扬,大会成为抗捐斗争的号角。会后第二天开始,全县各地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白天,驱赶捐棍,砸毁税所,还砍电杆、割电线、挖公路等。晚上,在各山头燃烧烽火,敲锣击鼓,大造声势,抗捐浪潮如火如荼。各乡的捐棍劣绅犹如惊弓之鸟,四处躲避。
同年12月1日,国民党军第19路军驻仙游部队在仙游城关召开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庆祝大会。中共仙游县委发动农会会员及各界代表参加庆祝大会。会后,游行队伍包围了南门税局,农会会员将南门税局捣毁。几天后,中共仙游县委趁势发动群众捣毁了城内税局。第19路军驻仙游部队还应群众的强烈要求,枪毙了一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及土匪头子。短短几天里,全县各乡的征税所、税局全部被民众摧毁,一些捐棍潜逃他乡躲避,仙游民众的抗捐斗争在中共仙游县委的直接组织领导下第一次取得了全面胜利。
仙游县农民代表大会会址为白马宫,原宫庙已拆除,现白马宫为1986年迁建的新宫庙,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90平方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