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仙游县民政局2020年民政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来源:仙游县民政局 时间:2021-02-23 09:28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局机关各股室、直属各单位: 

  2020“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收官年,我局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县委、县政府提出奋斗目标工作大局及省、市民政部门工作部署,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力做好补缺补齐,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统筹兼顾、紧扣聚焦重点领域工作对标对齐,精准施策,落实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开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根本宗旨着力在推进养老服务、社会事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老区建设等工作狠抓落实,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美丽仙游、振兴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加强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 

   (一)加强城乡低保兜底规范化工作 

  一是着力巩固提高城乡低保覆盖率。全年共新增城乡低保对象3405人,注销城乡低保对象1774 人;在册农村低保对象8252户18858人,城市低保154户254人,特困1995户2022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8967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184.9万元,发放困金2241万元;二是规范低保资金使用管理。全县低保户银行存折账户实行统一造册,依托在福建省扶贫资金监管系统代发,资金每月20日前进行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三加强低保档案管理。根据省民政厅和市民政局有关低保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救助对象档案进行一户一档分类归档;电子档全部录入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提高了低保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临时救助资金工作发挥作用显著 

  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平台作用,及时将疫情期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发放临时救助963.62万元9722人次,解决好弱势群体临时生活困难问题。

  (三)认真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一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等4部门关于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工作的通知》(闽民事[2019]16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2020年度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工作精神要求。从20201月起,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80元;一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20元,二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85元,三级、四级智力或精神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85元;二是按月动态调整补贴对象,及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2020年符合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5191人,共发放1-12月护理补贴资金1633.187万元,其中一级护理3389人,发放478.476万元;二级护理10487人,发放1028.4945万元;三、四级精神或智力残疾1315人,发放126.2165万元。符合残疾人生活补贴14935人,共发放生活补贴资金1371.23万元,60周岁以上重度残疾5369人,发放509.118万元;低保边缘户重度残疾2680人,发放264.856万元;低保残疾3909人,发放341.12万元;其他重度残疾人2977人,发放256.136万元。 

  (四)关心关爱儿童福利保障工作 

  一是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工作。在调查普查的基础上,全年共为我县社会散居孤儿5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51名,共为302人发放基本生活费209.47万元;二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登记造册。认真落实滚动管理工作,按季度更新。继续推进留守儿童网格化工作,已精确普查农村留守(困境)儿童5418人,委托网格员按季度进行日常探访巡查工作;三是开展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春节慰问。2020年春节期间慰问农村留守(困境)儿童24名(每人1000元);四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全年开展10余次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孩子们送去爱心和温暖;五是严格收养审批程序条件全年共完成办理国内儿童收养登记3件。 

  )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发展 

  县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2020年冬季救助专项行动,开展慰问活动慰问了39名未成年人和12名残疾老人,并为他们送上油、过冬棉被等物品以及现金慰问。全年县救助站临时救助120人次,支出救助资金61.95万元,其中未成年人有40人次,成年人有80人次。街头巡查救助93次,出动工作人员共288人次,站外街头救助和劝导20人次。入社区宣传9次,发放救助宣传手册180份,共宣传约有180人次。护送返乡14人次,跨市寻亲成功2例,并已协助其家人护送返乡,回归家庭。相关的救助宣传媒体报道22次。 

  二、养老服务工作有力推进  

  一是继续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城乡全覆盖。2019年底已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继续为全县20075人“七类人员”提供线上服务二是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2020年建设指标30所(中央3所、省级10所、市级17所),目前已全部完成建设三是成立疫情防控督导小组。落实国务院、省、市民政部门的要求,强化机制建设,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督导组,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责任制,并做到领导包片,干部挂钩,局机关党员干部分别挂钩一所养老机构,民政办主任挂钩属地敬老院等,督促养老机构自觉主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出事,确保工作人员和院民健康安全;四是全县现有七所敬老院由市局打包已全部推向公建民营。 

  三、持续抓好革命老区建设 

  一是及时拨付革命老区扶贫资金工作。下拨中央财政老区扶贫资金50万,扶建5个项目建设,省级老区发展专项资金120万元,扶建2个革命遗址修缮项目,市级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149万,4个革命遗址修缮项目,5个管护管理。资金已拨付至项目实施单位并列入资金监管平台,正在施工中。起到了红色文化教育引领作用,加强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带动了红色旅游景区线路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二是落实好提高革命五老及遗偶优待补助标准。从202081日起,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在现行1730/.人,生活定补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50元,调整后1880/.人);从202111日起遗偶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7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60元。全年核发革命“五老”人员和遗偶生活定补1840700元,五老对象医疗门诊980/.年,核发42660元,2020年春节慰问金64200元,重阳慰问金18500元,安葬补助费12000元,物价补贴56678元;三是做好2021年革命老区村遗址修缮项目申报工作。上报省、市革命遗址修缮项目共计3个,目前正在审核中;四是落实扶贫资金在线监测系统录入工作,中央老区发展资金项目已经全部录入系统;五是协调社会组织正与各乡镇老区村对接。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文件精神,目前有44家社会组织与44个老区村牵手结对并成功签约,其中瑞容爱心协会、市老促会、海绵团、慈孝里爱心、仙游县义工协会、爱心帮帮团等落实效果较好,其他的协会正在实施中。标志着我县“阳光1+1”结对帮扶牵手行动,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四、强化对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强化对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规范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把好登记关口,符合实际要予以及时办理登记。实施并落实网上审批程序,做到能办的事马上办,共完成办理社会团体1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7家,注销社会团体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2家,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74份,活动异常告知书59份。 

  五、持续抓好社会事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区划地名工作有序开展 

  认真做好门牌证办理工作,全年总共运用新系统办理门牌证15535本,督查18个乡镇新门牌证系统的运用跟办理,督促第三方公司完成二普档案验收后的整改工作,完成区划地名的收尾工作。。 

  )持续抓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 

  婚姻登记中心严格按照《婚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登记。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办好合格证书,认真审核当事人提供证件,确保证件齐全,对婚姻当事人证件情况认真审查,各种文书标准填写规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手续6892对,离婚登记2837对,补领结婚证1741对,补领离婚证214对,涉外、港澳台、华侨:结婚登记13对,离婚登记2对,补发结婚证3对,补发离婚证1人,登记合格率100%,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为新婚夫妇发放倡议书,改变传统礼节,为婚姻创造文明新形象。 

  (三)全面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工作 

  一是开展墓地生态整治工作。我县重点围绕“三沿六区”违法违规私自建或翻新硬化的豪华墓、大墓、“活人墓”开展整治,全年共拆除了25“活人墓”,深埋3座,摧毁墓地雏形4座,生态整治27座,有效震慑辖区内各村(居)抢建“活人墓”歪风邪气,全县遗体火化率累计平均达100%二是抓好乡镇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截止目前15个乡镇已完成选址,其中投入使用3个(枫亭镇游洋镇、社硎乡)。全县共批准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21个村,即游洋镇龙山村、天马村、里洋村、双峰村、兴山村和龙溪村;赖店前埔村;郊尾镇塘边村;枫亭镇兰友社区;书峰乡锦峰村和百松村;园庄霞山村、东坪村和东石村;度尾下洲社区和云居村;菜溪溪边村;钟山村天珠村和南兴村、大济镇阮里村、榜头镇下昆社区三是持续抓好城区不文明送葬行为整治。继续强化三条措施推进城区不文明送葬行为的整治工作,强化路线图的执行力,通过镇村(社区)领导的慰问和劝阻动员,强化宣传巡查,如遇不文明送葬行为,在报告县整治办采取联合干预的同时,把宣传车停在丧属门口一直宣传到丧事结束;采取责任考评与问责制度。城区不文明送葬风气得到有效遏制,不文明送葬行为基本杜绝;四是继续实施免除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按照《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莆田市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实施办法的通知》(莆政办[2020]10号)的通知要求,全年共为4449位普通群众减免基本殡葬服务费3198320元,为1204位符合“十二类”困难死亡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1163045元;五是完成殡仪馆搬迁工作。福泽园于6月9日顺利搬迁并投入使用,正常运营将全力提供现代殡仪优质服务。 

  抓好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工作 

  一是完成赖店镇土山村、鲤城街道的蜚山、金井、白塔,鲤南镇的平原、霞苑、圣泉开展“村改居”工作;二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民政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通知精神,督促指导城乡社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是加强城乡社区民主协商工作,积极配合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城乡民主协商调研并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业务培训、全过程协商指导;四是认真做好2020年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的报名、体检和派遣工作,完成了10名社区服务生报到工作,并于12月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展岗前培训;五是力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按照党建引领主线,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的标准,根据部门分工,认真指导试点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社区自治、社会组织党建共建等业务;六是做好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和优秀社区工作法的筛选和推优工作;七是做好街道社区工作者套转工作,进一步落实好社区工作者待遇。 

  七、其他工作 

  持续开展对福利机构安全生产工作 

  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春节期间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仙游县民政局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仙游县民政系统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仙游县民政局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仙游县民政局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专题行”活动方案的通知》、《仙游县民政局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暨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仙游县民政局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做好2020年国庆中秋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二是以政府购买的形式继续聘请第三方对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开展专业化隐患排查和整治;三是各下属单位、民办养老机构签订安全承诺书、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四是根据《全国养老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对辖区内的各类养老机构进行检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确保养老工作健康发展;五是传达第三季度防患重特大安全事故及安委会成员会议精神,部署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抓好民政领域的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六是成立领导小组,全面检查全县民政系统所有人员密集场所民政服务机构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上报和整改;七是组织管辖下的养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及安全负责人,在仙游县颐康养老公寓举行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八是结合安全生产月,聘请第三方安全机构对18家养老机构全体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等;九是传达市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和市领导对“11.27”事故安全事故批示精神,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吸取“11.27”教训,举一反三,切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十是深入养老机构部署防御寒潮工作,并对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 

  (二)积极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好2020“两节”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走访特困群众、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及遗偶等337人,发放慰问费24.42万元送去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仙游县“十四五”民政及发展专项规划的开局年,全县民政工作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聚焦民政社会救助、养老事业、社会事务、社会治理等工作领域求新突破,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新仙游作出应有的贡献。 

  1、加大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力度 

  一是认真做好低保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深入各乡镇(街道)民政办了解低保动态情况,巩固和提高低保覆盖率,做到应保尽保目标实现,同时加强对社会救助相关的政策和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培训和督导;二是发挥好临时救助工作平台作用。继续做好临时救助工作,及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调整临时救助程序和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临时救助资金的最大效应作用,及时解决好困难群众问题。我县将继续委托网格员每季度一次对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探访巡查,对留守儿童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数据;三是继续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委托第三方社工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发现困境儿童及时跟进帮扶,确保儿童利益最大化。对在巡防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失学、辍学等情况,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网格平台将情况上报,在核实上报情况后立即组织人员并协同相关部门开展关爱工作;四是持续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分类救助”原则,建立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联动救助网络,引导社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所辖县内的巡查工作,对于危重病人或精神病人,按照“先救治后救助”救助工作,第一时间送至仙游县总医院或德安医院接收救治。整合资源,多元化救助关爱活动,在已建立“仙游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基地”基础上,加强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开展多元化的救助关爱活动,为辖区内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关爱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开展相关的作业辅导、心理疏导、法制安全教育等关爱服务,完善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帮扶外来务工子女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2、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建设 

  做好提升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工作并做好服务质量考评;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覆盖率达到85%以上;拟计划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城市中心医养结合型养老院(来洋)。巩固农村幸福院发展成果,全方位投入使用。 

  3、加大基层政权管理力度 

  一是做好2021年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举办好全县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和指导各乡镇(街道)开展村(居)委会成员培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二是继续实施基层建设相关项目建设。开展项目筛选、推荐、认定、启动等相关工作,并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努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我县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改完善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发挥自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四是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配合上级招募10名高校毕业生到城市社区服务做好在岗人员的教育管理和期满人员的政策落实等工作五是力推进“党建+”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按照党建引领主线,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的标准,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有序的新型社区邻里中心。 

  4、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一是继续做好区划地名和边界管理的日常工作,跟踪好18个乡镇新门牌证系统的运用跟办理,优化精简办理流程;扩大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工作。做好全国地名词典第二部分到第八部分的词条撰写工作;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完成好我县市间县级、市内县级、市内乡级三级界线的联检工作,创建平安边界;二是对接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登记系统”,完成各个社会组织系统对接,逐步实现“互联网+监管”,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信息公开,规范我县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全面采用省、市、县、乡、村各级民政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名称、颗粒度、基本编码、实施编码规则、事项办理深度、承诺时限、表单格式、审查要点、办理条件、收费项目等方面全省范围规范统一,推行“五级十五同”,鼓励群众网上办、就近办、邮寄办三是巩固提高抓好殡葬改革工作成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持续加大殡葬改革工作力度,坚决遏制建造豪华墓、大墓、“活人墓”殡葬违规行为。推进殡葬设施建设,抓好公益性公墓和农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建设,满足群众下葬的需求,坚决杜绝土葬及二重葬行为,保持火化率100%;四是开展婚姻登记标准化建设。根据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严格按照《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程序、步骤和要求办理婚姻登记。认真向当事人询问相关情况,了解当事人的结婚、离婚意愿以及精神健康状况等情况,确保登记程序合法。 

  5、持续助推老区发展 

  做好2021年老区扶贫建设项目上报及监管工作,认真做好扶建项目的把关审核工作,并配合财政局做好资金监管工作,督促乡镇、村居切实把资金落到实处,为老区人民谋福利。认真落实“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工作推进社会组织与老区村结对帮扶和深度合作加快老区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仙游县民政局 

                           202124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