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关于《《仙游县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试行)》》政策解读

来源:仙游县工信局 时间:2025-01-13 17:03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一、背景和依据

  背景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衣物、家居纺织品淘汰周期大大缩短,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问题日益突出。我县现有鞋服纺织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产业基础扎实、工艺领先、品牌崛起,特别是赛隆科技、和森纺织等再生聚酯纤维工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为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创新了新模式。

  (二)主要依据

  2024年以来,我局按照县政府分管领导批示意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发〔2024〕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2〕52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推动大规模设备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方案》(闽政〔2024〕5号)、《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6单位关于印发加快推动再生纤维与制服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发改环资〔2024〕228号)、莆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六部门《关于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试行)》(莆市工信规〔2024〕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借鉴省内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一些好政策、好做法,结合我县实际,组织开展《实施方案》文件起草工作。

   二、目标任务

  到2026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可循环利用废旧纺织品品类、循环利用途径更加丰富,全县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再生绿色纤维产量达到15万吨。

  (一)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

  1.规划建设回收网络

  (1)加强回收网络规划。按照市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结合生活及生产性垃圾分类布局,合理规划布设废旧纺织品回收箱、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形成网格化回收、定点集中分拣、安全储运和循环利用的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积极探索“流动+固定”、“定时定点+预约上门”、“互联网+回收”等回收方式,推进废旧纺织品有效回收利用。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加快回收网络建设。在全县范围设置废旧纺织品回收网点(回收箱、回收服务站等),每个居民小区(或2000户家庭左右)至少设置1个回收网点;在集中办公区、学校等设置废旧纺织品流动回收点;在工业园区合理设置纺织边角料清运点。全县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包含废旧纺织品分拣能力的综合型或专业型分拣中心。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线上平台,提供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城管执法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分类拓展回收渠道

  (1)绿色制服回收利用。引导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工作中积极发挥表率作用,通过“以旧换新”、“以小换大”、捐赠回收等方式,开展校服、军训服、工作制服回收循环利用。鼓励将再生纤维利用率纳入校服、工作制服采购招投标评分体系。推广“易拆解、可回收”的绿色制服设计,推动形成“再生纤维-再生面料-绿色制服-回收拆解-精细分类-再生改性-再生纤维”的循环利用闭环模式。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机关事务管理处、税务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企业边角料回收利用。推动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强化碳足迹管理。围绕安全、便利、快处等原则,以市场化方式,鼓励赛隆科技等废旧纺织品回收及处置企业、再生纤维生产企业加强与我县纺织鞋服生产企业建立协议回收机制,以市场化形式,开展生产企业边角料回收和资源化利用。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3)社会源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意识,积极参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循环利用。通过设置固定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箱,应用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设立“废旧纺织品回收日”等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绿色低碳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源废旧纺织品回收覆盖率。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商务局、机关事务管理处、总工会、工信局、教育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3.创新回收管理模式

  (1)加强智能回收。鼓励应用智能回收箱、智能识别与分拣系统,提高废旧纺织品识别度与分拣效率。支持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信息平台,通过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汇聚废旧纺织品循环回收利用全过程数据要素,溯源管理废旧纺织品来源和数量、利用去向和方式等信息。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商务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领域专项整治、整顿、规范、管理废旧纺织品回收主体及回收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回收处置行为和不规范的生产经营活动。

  责任单位:县城管执法局、民政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3)建立双积分制度。根据市级《关于加快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的实施方案》(莆田市工信规〔2024〕7号)文件,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碳积分、权益积分“双积分”制度和废旧纺织品回收循环利用碳积分核算标准,量化评价公众参与碳减排行为。探索建设具有碳减排量登记、交易、激励等功能为一体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积分平台,对接碳交易市场,丰富权益积分兑换渠道,逐步形成资源共享的绿色低碳生态圈。

  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改局、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二)推动纺织鞋服绿色低碳生产

  1.加快企业绿色升级。鼓励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领域技术与装备产学研攻关。支持赛隆科技、益明纺织等纺织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梯度培育绿色工厂,加强绿色产品认证,推动构建“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局、科技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推行产品绿色设计。鼓励纺织鞋服企业推行产品绿色设计、绿色标识以及产品成分可视化识别标签,提高纺织品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性。鼓励纺织鞋服企业加强原辅材料精细管理,推动企业纺织边角料分类处置,促进提高废旧纺织品分拣效率和准确性。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三)促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

  1.丰富再生产品品类。支持发展复合型、功能型的再生纤维,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增强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的再生纤维面料、再生产业用纺织品、再生家纺、再生衣物等绿色再生产品供给。鼓励再生纤维及其制品在纺织鞋服、汽车内外饰、建筑材料、环境治理等领域应用,不断提高再生纤维在产品中的应用比例,促进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高值化发展。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2.提高再生产品品质。鼓励行业协会、优势企业等主导或参与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碳排放核算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制修订,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等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形成有利于废旧纺织循环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再生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提高再生产品质量稳定性。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发改局、工信局、科技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3.打造再生产品品牌。着力培育绿色纺织鞋服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导入绿色设计、创新设计理念,不断创新绿色纺织产品。鼓励通过设计大赛、品牌联名、品牌传播等多种形式,促进绿色纺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提升。

  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各乡镇(街道)、管委会

   三、工作进展

  (一)动员部署(2024年12月)。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和有关企业,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全面宣传发动、部署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循环利用工作。

  (二)分类推进(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区、学校、园区、社区(农村)组织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活动。清理整治县内废旧纺织品回收箱投放乱象,加强废旧纺织品回收主体和行为规范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废旧纺织品回收设施和分拣中心,统一投放废旧纺织品回收箱。其中:①县商务局于12月底前完成已备案市场主体约谈工作。②县城管执法局于12月底前完成现有全县废旧纺织品回收箱投放情况摸底并全面完成全县公共路面和基本完成物业小区废旧纺织品回收箱清理工作;配合市环境集团做好首批新废旧纺织品回收箱规划布点及投放工作;启动运行废旧纺织品回收线上平台,逐步完善废旧纺织品回收、溯源管理、碳积分核算、碳积分兑换等功能。于2025年1月底前做好第二批新废旧纺织品回收箱规划布点及投放工作。

  (三)全面实施(2025年2月至2026年12月)。全县再生资源回收或废旧纺织品回收设施布局合理,再生资源回收或废旧纺织品分拣中心高效运营,回收设施和分拣中心覆盖率显著提高。全县制服回收利用、纺织鞋服边角料、社会源生活纺织品回收深化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比例显著提升。其中:县城管执法局2025年春节前基本完成(至少95%以上)物业小区废旧纺织品回收箱清理、2025年一季度全面完成全县废旧纺织品回收箱清理整治工作,并同步配合市环境集团做好后续新废旧纺织品回收箱规划布点及投放工作。

  四、范围期限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试行,有效期两年

  五、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总体方案和四个领域工作方案。

  (一)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时间安排和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为目标,打通废旧纺织品回收转运、精细分拣、高效利用链条,推动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

  2.主要目标。到2026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全县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30%,再生绿色纤维产量达到15万吨。

  3.重点任务。重点实施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推动纺织鞋服绿色低碳生产、促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三大任务。

  (1)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

  规划建立回收网络。一是加强回收网络规划。落实我县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废旧纺织品回收网点(回收箱、回收服务站等)和分拣中心。积极探索“流动+固定”、“定时定点+预约上门”、“互联网+回收”等回收方式。二是加强回收网络建设。在全县范围设置废旧纺织品回收网点(回收箱、回收服务站等),每个居民小区(或2000户家庭左右)至少设置1个回收网点;在集中办公区、学校等设置废旧纺织品流动回收点;在工业园区合理设置纺织边角料清运点。全县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包含废旧纺织品分拣能力的综合型或专业型分拣中心。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线上平台,提供线上预约、线下上门服务。

  ②分类拓展回收渠道。一是绿色制服回收利用。引导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率先开展校服、军训服、工作制服回收循环利用,鼓励将再生纤维利用率纳入校服、工作制服采购招投标评分体系。二是企业边角料回收利用。推动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强化碳足迹管理。围绕安全、便利、快处等原则,以市场化方式,开展生产企业边角料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三是社会源废旧纺织品回收。通过设置固定的废旧纺织品回收箱,应用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设立“废旧纺织品回收日”,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活动。

  ③创新回收管理模式。一是加强智能回收。鼓励应用智能回收箱、智能识别与分拣系统,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信息平台,溯源管理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信息。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废旧日纺织品回收领城专项整治,整顿、规范、管理废旧纺织品回收主体及回收行为。三是建立双积分制度。探紫建立废旧纺织品回收碳积分和权益积分“双积分”制度。探索建立碳积分核算标准,量化评价碳减排行为。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积分平台,对接碳交易市场,丰富权益积分兑换渠道。

  (2)推动纺织鞋服绿色低碳生产。一是加快企业绿色升级。鼓励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领域技术与装备产学研攻关。支持企业绿色化改造,梯度培育绿色工厂,加强绿色产品认证,促进纺织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推行产品绿色设计。推行产品绿色设计、绿色标识以及产品成分可视化识别标签,提高纺织品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性。推动企业纺织边角料分类处置,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

  (3)促进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一是丰富再生产品品类。鼓励发展绿色再生新材料,增强绿色再生产品供给,不断扩大再生纤维应用领域和应用比例。二是提高再生产品品质。鼓励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碳排放核算等相关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再生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三是打造再生产品品牌。鼓励绿色纺织产品创新,培育绿色纺织品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4.时间安排

  (1)2024年12月,动员部署。

  (2)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分类推进。一是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区、学校、园区、社区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二是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领城专项整治,统一投放管理废旧纺织品回收箱。三是运行废旧纺织品回收线上平台。

  (3)2025年2月至2026年12月,全面实施。废旧纺织品回收设施和分拣中心覆盖率显著提高,回收利用比例显著提升。

  5.保障措施

  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县级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重点项目支持,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如大对绿色技术创新支持,加大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力度。三是加强要素保障。统筹推进废旧纺织品回收设施、分拣设施建设,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励金融机构、产业基金给予更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倡议书、宣传册、小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良好氛围。

  (二)四个领域工作方案

  1.企业纺织边角料回收工作方案

  (1)实施时间:常态化开展。

  (2)实施模式:有条件的企业在厂区内设置储存点定期清运。小微企业集中的工业园区可设置集中清运点,定时定点清运。

  (3)实施主体:由纺织鞋服生产企业与再生资源回收机构或环卫机构合作,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纺织边角料回收和处置。

  (4)回收品类:废弃的纺织边角料

  (5)回收模式:按市场化模式。

  (6)碳足迹溯源:通过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可根据废旧纺织品重量积累碳积分,或根据企业碳足迹需求开具回收原料声明。

  2.机关企事业单位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方案

  (1)实施时间: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设“废旧纺织品回收日”。

  (2)实施模式:①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或独立办公区域设置移动回收点,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活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区设置若干个固定的回收箱。

  (3)实施主体:由市环境集团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废旧纺织品回收登记、打包清运、分拣处理,进入循环利用体系。

  (4)回收品类:工作制服、日常衣物、家居纺织用品、窗帘等废旧纺织品。

  (5)回收模式:分为捐赠回收和有偿回收两种方式。捐赠回收按照废旧纺织品重量对应的回收金额捐赠至县慈善总会,用于奖教助学;有偿回收按照废旧纺织品对应的市场价格回收。

  (6)碳积分核算:通过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按照废旧纺织品的重量积累碳积分和权益积分。

  3.学校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方案

  (1)实施时间:每学期开学季、毕业季、军训期间。

  (2)实施模式:在校区内设置废旧纺织品移动回收点,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活动。

  (3)实施主体:由市环境集团组织专业机构进行废旧纺织品回收登记、打包清运、分拣处理,进入循环利用体系。

  (4)回收品类:学生校服、军训服,学生和教职工日常衣物,毛绒玩具,其他纺织品等。

  (5)回收模式:分为捐赠回收和有偿回收两种方式。捐赠回收按照废旧日纺织品重量对应的回收金额捐赠至县慈善总会,用于奖教助学;有偿回收按照废旧纺织品对应的市场价格回收。学生参与活动可视情发放电子证书。

  (6)碳积分核算:通过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按照废旧纺织品的重量累积碳积分和权益积分。

  4.社区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方案

  (1)实施时间:常态化开展。

  (2)实施模式:结合县内生活垃圾箱网点、垃圾分类亭,设置固定的回收箱回收废旧纺织品。从人口规模较大、有物业的小区开始投放回收箱,逐步实现全县社区、农村全覆盖投放回收箱。定期在社区设置流动回收点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通过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预约上门回收。

  (3)实施主体:由市环境集团组织专业机构统一规划、投放、管理回收箱,定期进行集中回收、清运、分拣。由市环境集团负责废旧纺织品回收线上平台开发运营,并组织专业机构开展上门回收业务。按市场化运作,把回收分拣的废旧纺织品供给下游利用企业,并按需求定向供给本地再生绿色纤维生产企业。

  (4)回收品类:日常衣物、家居纺织品、毛绒玩具等废旧纺织品。

  (5)回收模式:通过固定回收箱回收废旧纺织品的,采取无偿回收方式。流动式集中回收或上门回收废旧纺织品的,按照市场回收价格进行有偿回收。

  (6)碳积分核算:通过废旧纺织品回收平台或流动式回收点,按照废旧纺织品的重量积累碳积分和权益积分。

  六、关键词诠释

  数字化转型:将废弃的纺织品进行回收、分类、加工处理,再将其转化为新的纺织品或其他产品的过程。这包括废旧衣物的再利用、废旧纺织材料的再生利用等方面。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曾新桥  联系电话:0594-6728679

   八、深度解读、延伸解读

  今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福建省发改委等六单位印发《加快推动再生纤维与制服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工作方案》等,大力推动废旧纺织品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莆田市委、市政府将培育壮大循环经济作为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为突破重点,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全力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先行市。我县为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体系,促进我县传统、新兴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