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仙游县教育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来源:湄洲日报 时间:2021-05-17 11:1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湄洲日报记者 陈艳艳 通讯员 陈明杰 文/图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仙游县教育局在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聚焦社会关心关注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立足师生所需、家长所盼,创新举措,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仙游县教育局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立足实际“谋”、全面覆盖“讲”、拓展载体“学”、聚焦问题“行”,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切实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实效。

  ▲精准施策 件件落到实处

  党史学习教育要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办实事”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着力点。该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面排查梳理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堵点痛点,认真了解群众在子女入学、学校管理及教育改革发展等方面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民生实事问题,提出项目清单、逐项建立台账,积极调动党员群众为全县教育发展建言献策,靶向定位、精准施策,一件一件抓落实。

  “作为家长代表,您对‘提升育人素质做什么、服务学生做什么、树立形象做什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该局结合行业特点,坚持开门纳谏,畅通群众参与渠道,不定期组织召开有关部门代表、校党政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同研讨教育服务社会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将“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学生”进一步细化落实。

  同时,该局注重以民意为导向,开展基层大调研,要求领导干部参加一次党支部活动、听取一次汇报、开展一次谈心谈话、解决一个问题、形成一个调研报告,与干部群众互动交流,了解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时时回应群众关切,破解教育热点难点,促进教育公平惠民。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该局高度重视名师队伍发展,不断打造“硬核”教师队伍。在提升教育形象方面,要求局机关、各学校、幼儿园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守住初心。把职业道德、思想言行、专业素养、职称水平、业务表现等作为重要标准,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广大教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000多名,其中65%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81名,招募“银发教师”29人。全县现有省级名校长1名,省级网络名师1名、省特级教师10名,省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2名,省、市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786名,省“十三五”计划名校长后备培养人选7名,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29名。

  ▲党史教育 夯实服务基础

  初夏五月,走进百年老校仙游一中,由党旗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活动标识构成的园林景观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一片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校内通过LED屏滚动播放党史知识,宣传栏图文结合展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营造学史、知史、明史浓厚氛围,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到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上来。

  3月31日,该校校友、今年92岁高龄老党员孙仁枝应邀,为九年级的师生作题为《让红色火种生生不息》的讲座,老人还将自己珍藏72年的珍贵史料捐献给母校,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宣讲红色故事中传承红色基因。

  该校还利用原教工会议室公共空间,建设点面结合的党建阵地,通过党的光辉历程、革命校友简介、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带团建等方面,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阵地内还配有智慧党建电子显示屏,方便党员开展网上学习。新颖靓丽、功能齐备的党建阵地为党员相互交流提供平台。该阵地建设近半年,计划本月投用。

  该校党委副书记李冬梅表示,学校把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抓实抓好,有助于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党员亮身份,履诺践诺墙的呈现,有助于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为共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为更好发挥名师效应,县教育局定期组织各学科教研员、党员教师、学科名师、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教下乡活动,引导教育系统全体党员教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激发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热情。

  4月22日上午,仙游一中副校长郑加金带领教研室及骨干教师,前往莆田第十一中学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教下乡活动。郑加金表示,为解决部分偏远教学点学科教师缺乏问题,学校除了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外,还利用教师集体备课时间,与仙游县海平中学等学校,开展“空中云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复习备考经验、亮点,分享复习思路,为城乡教师搭建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平台,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民生工程 让校园更美丽

  蜚山第一小学位于大蜚山脚下,校内高标准教学楼以“棋琴书画”为首字命名,与书香广场、绘画长廊、琴韵小筑、红色文化教育长廊等遥相呼应,打造智能化、花园式校园、书香型校园。校长肖晋渠告诉记者,学校建筑面积22450平方米,总投资5500万元,从建校初的342名学生,到如今学生达985人(其中留守儿童100多人),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吸引越来越多学生前来就学。学校还提供午托、晚托服务,解决家长不能按时接送问题,为留守儿童减免午托餐费、辅导书费等,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奖教助学基金109个,累计筹集资金1.3亿多元,基金余额6442.87万元。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共落实建档立卡家庭子女教育精准资助2583万元,受助2.23万人次。2016年以来,共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1.1万人次,放贷总额8160万元。共结对帮扶贫困学生5607人次,发放资金645万元。

  昨日,在蜚山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上,工人正在紧张有序铺设橡胶操场。据项目负责人蔡国清介绍,该项目规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校舍面积41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已竣工验收,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可容纳12个班、360名幼儿。每间教室配备配餐间、独立卫生间、活动室、寝室,每名幼儿均有储物柜,园内建有沙池、水池、娱乐设施等。

  这只是该县学校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县共规划新建小学3所,规划总投资28207万元,建设校舍面积66590平方米,可新增学位6480个;规划新建公办幼儿园15所,规划总投资22047万,建设校舍面积55602平方米,可新增学位4800个。截至目前,2个项目正在封顶装修,7个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正在附属配套设施施工,6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县教育局党委(党组)书记、局长黄朝阳说,仙游教育人将严格按照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紧盯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统筹协调、科学计划、周密实施,全面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发展,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转载自《湄洲日报》2021年5月17日B2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