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 近日,记者在郊尾镇宝坑村看到,村民陈妹照顾完老母亲,送两女儿上学后,又回到了村头的服装加工车间上班。“生产车间设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2600元,我是挣钱顾家两不误”。
图为扶贫车间
陈妹是国定贫苦户,两个女儿上学需要陪护,母亲年老多病需要照顾,想到不能像刚结婚时外出打工挣钱,陈妹很心急。自从郊尾镇流动扶贫车间设在家门口后,解决了她的难题。
如今,像陈妹一样,郊尾镇越来越多的贫困户足不出村就成了上班族。郊尾镇扶贫办负责人林媛说,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很多留守妇女渴望到县城产业集聚区做工,但面对家庭的牵挂,只能选择了放弃。为破解该难题,郊尾镇紧密联动辖区企业,打造出一个扶贫车间(即劳动密集型企业金茂实业公司),两个流动扶贫车间(即宝坑村点和埕边村点),共吸纳100余名贫困户、低保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郊尾镇宝坑村流动扶贫车间负责人陈玉华,原先在村里办服装加工厂,近年来生意不景气,外出经营加油站。镇、村干部多番动员后,陈玉华放弃在外赚大钱的机会,回乡投资8万元更新设备后,把服装加工厂重新开张,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如今,已吸纳村里贫困户4人、低保对象4人固定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500元左右。
走进位于梅塘村的金茂实业公司扶贫车间,针车、裁断、制鞋……各条生产线上都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目前,该公司已吸纳贫困户48人实现稳定就业,同时给予机动假期、食宿补助等福利。
“每个月有3200元工资,而且工作轻松。”针车工陈木珍说。她的丈夫去世了,家中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十分艰难。郊尾镇给她安排了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并安排她来车间上班。如今,她成了村里第一批脱贫对象。
“乡村设立生产车间,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又能顾家,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还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题,一举多得。”谈到实施扶贫车间举措,郊尾镇党委书记陈风文如是说。
今报记者 唐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