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告别穷根 迎来新貌

来源:仙游今报 时间:2018-04-10 09:1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两条潺潺的溪水,沿着河道两侧新建的绿色长廊流过,交汇在书峰乡兰石村村部前,环顾四周,悠闲的村民正晒着太阳聊着天,孩子们在树荫下嬉戏,一幅世外桃源山水画,在这里缓缓展开。

  兰石村是贫困村,地处我县北部,距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五保户28人、低保户72户2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91人(其中国定贫困户35户131人)。基础设施差、环境差、没有产业是昔日兰石的真实写照。

  恰逢精准扶贫政策春风吹来,几年来,在市委组织部、湄洲日报社、县纪委等部门单位的挂钩帮扶下,各种政策资金争取下来了,道路硬化了、路灯架设了、文化广场修建了,村里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一系列“造血”扶贫措施也陆续实施。引进光伏发电产业、建设乐农生态园和绿源名贵植物园产业基地、就业帮扶、低保兜底以及“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的开创……村民收入逐年上升,人均年收入破万元,截至去年底,全村精准扶贫对象已全部实现脱贫。

  说起政策的春风,村里的贫困户卢庆彪最有感触。今年61岁的他,自2004年开始就在村里的绿源名贵植物园上班,家庭虽不算富裕,收入却也尚可。然天有不测风云,其妻子突患尿毒症,家里又有两个年幼的小孙子,致使他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上班,无法顾及周全。与他对接的帮扶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帮他跑前跑后,联系植物园的老板帮忙,而热心的工友朱义群也在上班之余帮忙照顾卢庆彪年幼的孙子,缓解了困难的境况。

  2016年底,兰石村开始启动异地造福搬迁工作,为贫困户配套旧房修缮政策,卢庆彪也是受益对象之一。如今,他的新家已竣工,待装修后便可搬迁入住,彻底告别过去破旧阴暗的小土房。

  如何将因地制宜发展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两者有机融合起来呢?“一任接着一任干,现在兰石村旅游设施相对完善,这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市派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俊华,来村里3个月多了,俨然对村情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兰石村还是革命老区村,村里天然资源、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可以利用农业、旅游业来发展经济,也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善村民生活。

  “以前就是一条烂路,旁边就是‘臭水沟’。”中午时分,在村里走访时,记者碰到了正骑着电动车在双溪口流域景观带闲逛的村民卢洪锦,他刚刚吃完午饭,正觉无聊,被景观带中放着的舒缓音乐吸引,便过来逛两圈“消化一下”。从他口中,记者得知,这里以前未修缮时,还是一条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臭水沟。

  就在去年,村里围绕“红色党建+绿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依托村里的双溪口及绿源名贵植物园、乐农生态园等现有景观和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双溪口小流域整治项目,在实施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公园及步游道等基础设施,使双溪口小流域景观带初现规模。

  此外,结合村里刚发现的虎潭风景区以及山间的寺庙资源,该村还正与外界企业对接,计划在村里拓展禅修文化,修建旅游民宿。

  今报记者 陈祖强 薛燕辉 文/图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