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立了遗嘱也无效?@仙游人,律师提醒…

来源:法治仙游 时间:2023-09-12 09:46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其中找到依据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

福建壶兰(仙游)律师事务所黄自航

来跟大家聊一聊民法典中的

守法和公序良俗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都知道应该遵纪守法。首先,我想请问黄律师,这个“守法”在民法典中有没有具体规定呢?

  律师: 

  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个“不得违反法律”,就是对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合法性要求,我们称之为民事活动合法性原则。

  主持人: 

  那么,对于民事活动合法性原则,我们具体要怎么去理解?

  律师: 

  首先,从事民事活动必须有法可依。民法典通过建立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将所有民事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其次,民事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包括: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应当合法,例如,如果要求民事活动要采用书面形式,那么必须符合规定,不可以采用口头或者录音、录像等其他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中第131至132条规定,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最后,民事主体必须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依法承担责任。合法性原则既然要求民事主体遵守法律,一切民事活动都要以法律为依据,不得享有法外特权,不得超越法定、意定权限,那么,如果违反,必将导致相应的法律后果,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专门设立了民事责任制度,合同编专门规定了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编专门规定了侵权责任。

  主持人: 

  在刚才第一个问题中,您提到“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个“公序良俗”又是怎么理解?

  律师: 

  公序良俗也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必须遵守的一项原则。公序良俗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公共秩序,包括社会公共秩序和生活秩序;二是指善良风俗,即由全体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可、遵循的道德准则。也就是说,民事主体虽然具有平等地位,可以按照意思自治原则进行民事活动,但并不表明其可以不受约束的实现民事权利,不能以有害于共同秩序的方式、目的实现权利。

  主持人: 

  刚才您解答了公序良俗行为的概念,能否举个具体的案例,让听众朋友们更直观的理解一下?

  律师: 

  我这边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黄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和张姓女子租房公开同居,以“夫妻”名义生活,依靠黄某的工资(退休金)及奖金生活,并曾经共同经营。后来,黄某到医院检查,确认自己已经是肝癌晚期。在黄某即将离开人世的这段日子里,张姓女子以妻子的身份照顾黄某。黄某立下遗嘱: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一套住房售价的一半,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张某一人所有,去世后骨灰盒由张某负责安葬,并将遗嘱进行公证。黄某去世后,张姓女子根据遗嘱向黄某妻子蒋某索要财产和骨灰盒,但遭到拒绝,张姓女子遂向法院起诉。法官经过多次审理,引用公序良俗推翻了黄某订立遗嘱的事实行为,认定该遗嘱无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