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走进教研组 引导学校加强校本教研

来源:本网 时间:2016-11-25 10:35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走进教研组 引导学校加强校本教研

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兼职督学) 林勇地

【案例背景】 为了深入做好中学数学教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县、片区、校“三们一体”教研活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要求教研员深入各学校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与一线老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

目前我县各校对教研活动时间均作了统一安排,每个学科每周在统一教研活动的时间内,相关学科教师集体备课。我在下乡调研时,等到教研活动结束之际,我看了一下活动签到表,有个别老师没到齐。询问原因。是因为有课,不好调课,没时间来参加教研活动。我接着问:那学校平时的教研组活动怎么进行呢?我们教研组除了开学初传达一下上级的要求,布置一下相关的任务,有时安排一次公开课,评课时,大家多半也是唱赞歌,不讲真话,也不愿意说实话,隔靴搔痒,活动收效甚微。 久而久之,大家对这种流于形式教研组活动没有了兴趣与激情,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平时教研活动的真实情况,我又跟学校多们教师进行交流,他们讲的情况基本一样。甚至认为现在的老师都由年级组管理。关于学校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排课的问题,学校跟他们的解释是,片区、校教研活动不是每周都有,如果确实需要搞教研活动,会想办法给老师调课。听到老师直言不讳的抱怨和教研组长无可奈何的感叹,我感觉到了教研活动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是教研活动的环境与氛围不足,教研功能逐渐弱化;二是教研活动形式化,缺少真正的交流,不愿直言自己的真实意见和感受;三是教研活动目的不明确,主题不具体,内容随意,活动过后,参加活动老师收效甚微甚至一无所获。

【案例描述】 一所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作为责任督学,如何解决学校教研组建设虚化、弱化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是直接地跟学校摆事实讲道理,检查、督导,强势干预? 还是间接的引领、指导、督促他们搞好校本教研?我首先分析了学校教研组建设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原因。从学校层面看,可能导向不明,从教师层面看,可能存在认识误区,缺乏学习意识;从教研组层面看,可能教研氛围难以形成,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内容随意等。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解决学校教研组建设虚化的问题,必须看到现象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符合实际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选择了引导、督促的方式来帮助学校强化教研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具体做法和思路是,在片区内安排一所校本教研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策划一次校本教研活动,然后以进修校教研室的名义组织各校观摩,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这次教研观摩活动的安排,其实是对那些校本教研开展不够理想的学校进行的一次案例培训。作为教研员,听着教师谈着自己亲历的教育教学事例,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叙述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其中所展现的教育智慧、课堂艺术和对实践中遗憾之处的反思,引起了现 场教师强烈的共鸣。这次反思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是比较成功的。我们相信,通过老师们共同的努力,学校的教研活动将会继续创新,校本教研之路会越走越精彩!

【案例反思】 一、作为责任督学,一定要增强督学责任感,善于从细节中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推进督导创新,增强督导的亲和力。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讲究方式方法,在和谐的氛围中引领学校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