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外联动,夯实基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网络化
(一)制定规划,统筹安排。制定下发了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始终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内容纳入到全局和学校工作总体规划内,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网络,落实工作措施。根据中央、省、市“八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总体部署,制定下发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对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度,把普法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个人。严格执行机关学法、用法制度,认真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局年度工作目标,积极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八五”普法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八五”普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以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做到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坚持每年年初召开一次年度总结部署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召开一次维护校园治安工作专题会议,根据时间节点、季节特点,及时发送消防、防溺水、交通安全、校园防欺凌等安全工作提醒单,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部门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联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推进“三官一律”挂钩机制建设,健全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一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法制、综治副校长积极主动进校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举行专题讲座500多场,开展安全专题教育4200多场次,开展家庭教育3500多场次;为学生、家长印发消防安全、防溺水安全、防校园欺凌、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控)等宣传资料300余万份。积极配合市检察院的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活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干部和教职工认真学习《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全市收集学习确认签名5万多个。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我与法同行”等普法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协调配合市委宣传部、政法委、文明办、纪委以及公安交警、检察、法院和司法等政法机关,进一步加强校园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配合市公安局开展为期3个半月的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排查掌握特殊群体等“问题学生”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建档立卡,制订系统性、可持续的关爱帮扶措施,健全完善特殊学生、问题学生工作台账。
二、丰富形式,广泛宣传,有效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
(一)推进法律知识进课堂。明确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课程,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之中,用好学科教材中的法律课程内容,科学规划、系统安排各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内容与体系。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紧密结合,与预防犯罪、禁毒、防校园欺凌等专题教育有机整合,通过思想政治课、思品课、团队活动、班会活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和渗透,确保学生法治教育率达100%。
(二)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中小学德育教材和落实宪法精神相关教学材料,组织学生参加“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活动,开展“宪法宣传周”、“宪法小卫士”活动,征集“我与宪法”微视频,2023年全市共有15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了“宪法小卫士”线上答题活动,有6名学生在全省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竞赛、青少年“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奖,位居全省前列。
(三)积极开展法纪教育实践活动。从全市检察机关、莆阳未检团队、法治副校长、律师、普法志愿者等队伍中抽调骨干人员组建普法巡讲团,走进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与市司法局、市检察院联合举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认真学习并运用《民法典》这部“百科全书”,争做传播法律知识的小使者。每年在3月份“安全教育日(周、月)”、“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禁毒日、“12·4”法治宣传日及重要法律颁布纪念日、节日期间,深入学校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性侵、防治校园欺凌及交通、消防、禁毒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专题宣讲教育,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并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四)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教育信息传播平台作用,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依托学校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都专设了法治图书角,教室外墙、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绿色网室等都成为校园法治文化活动阵地。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主题班会课、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剖析法律案件、法制图片展、发放法治宣传图册、播放法制教育影片现场讨论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方法,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听、读、写、察”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模拟法庭”普法知识竞赛、手抄报、书法、征文比赛以及漫画、摄影展等法用法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强化教育效果。
(五)积极开展课外法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与市检察院联合在市第二实验小学共建莆田市首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各县区各学校也通过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司法机关协作建立法治教育基地,为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研学、劳动教育,充分利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禁毒教育基地等,通过参观、互动、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地向学生呈现丰富的法治教育知识,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三、突出重点,强化教育,着力提升普法工作效果
(一)加强教育行政干部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严格落实学法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定期学习法律知识的制度和教育行政执法人员、机关工作人员法制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每年有针对性的学法时间不少于30学时。每年积极组织局机关执法、普法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级各类法制学习及讲座。将法治理论知识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三会一课”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组织市直教育系统230名干部教师、18名从事法治工作人员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推动教育系统法治建设的全过程。
(二)抓好学校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将法制教育列入中小学校长任期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内容。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与学校办学、招生、安全管理和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普法教育理念,把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列为学校领导、教师的年度考核内容,提高学校领导依法决策、依法办学能力和水平。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2023)”——中小学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项目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法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落实福建省《公共安全教育》地方课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反恐防暴、校园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网络信息安全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演练,广大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认真开展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和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工作。目前,我局已确认公告1个行政执法主体(莆田市教育局)、39名行政执法人员,均持有省法制办颁发的行政执法证。继续实施法律顾问制度。市教育局长期聘请莆田市众益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参与教育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和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积极作用。全力抓好省一体化大融合执法平台建设有关任务落实,督促指导相关职能科室转变职能,依法行政。
(二)加强教育专项治理。制定并公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清单和随机抽查计划。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面。2023年,我局确定2项随机抽查事项,其中,1项为“学校校车安全工作的监管”跨部门联合抽查,1项为教育装备产品抽查,均按要求完成公告公示。认真做好“12345”热线的办理工作,建立信访台账,确保群众咨询有答复,投诉有受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3年,共办理诉求件2086件,及时办理率100%。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息管理,持续加强“莆田市教育局”网站、“莆田教育微门户”公众号等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传播广度和力度,持续深化教育信息传播。2023年,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849篇,网站发布消息504篇。围绕重点领域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按规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5份。设置完成行政规范性文件子栏目,并按省政府办公厅展示格式要求集中发布文件11份,并上传省数据库。进一步加强年度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持续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创新公开方式,深化公开内容,提升公开效果,以公开促规范、促服务、促治理。
2024年,市教育局将按照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深刻领会法治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开展实践调研,深刻把握普法工作实际,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依法治校,加大普法力度,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使全市教育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乡镇公开链接
部门公开链接
省内导航链接
省、部委链接
乡镇公开链接
部门公开链接
省内导航链接
省、部委链接
网站标识码:3503220045 闽ICP备05007465号-1
闽公网安备 35032202000077
版权所有©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 2006www.xianyou.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