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我省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持续引发热议

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时间:2021-03-02 14:52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日前,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若干措施》在我省各界反响不断,持续引发关注和热议,今天我们继续来倾听专家、学者及一线校长教师、家长的观点和声音——

  陈顺森(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若干措施》要求完善随迁子女、特殊儿童入学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儿童的关爱保护,加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建设,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水平等,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公平公益原则。福建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关爱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儿童、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教育。通过推动融合教育、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提升普通中小学教师特殊教育能力培训,促进自闭症儿童等特殊儿童身心发展。通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提升特殊群体儿童教育质量,提高其家庭教育能力,助力福建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吴明洪(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全面提高我省义务教育质量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提供了举措。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应充分发挥支撑、驱动、引领作用。一要聚焦重点难点,深入研究“五育”全面培养体系建构、“四维”评价实施、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等重点,破解“五育”体系中各块特色凸显和深度融合矛盾、增值评价有效实施、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激发办学活力等难点。二要发挥引领作用,强化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挂点扶持,加大对编外教师、非师范来源教师、边远地区教师的培训培养,加强对典型和特色经验的培育和推广。三要构建研究网络,探索“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研究机制,畅通省、市、县、校四级沟通,增进科研、教研、电教、培训等同级机构沟通联动,形成协同研究格局。

  傅兴春(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若干措施》提出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对提升我省教育教学质量有深远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更新教育质量观。《若干措施》全面阐述了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内涵,对全面发展的育人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阐释。二是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措施》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提出了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行动计划,向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要质量;提出新时期教学和评价改革措施,向教研要质量;打造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向课堂内外要质量。三是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均衡。新时期教育的公平和均衡的关键是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所有的学校都达到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才能实现新时期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杨佳松(福州市晋安区教育局局长):《若干措施》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我省义务教育美好蓝图,措施求真务实、操作性强。其中“加强劳动教育”围绕一明确、一创建、一禁令、三保障提出措施,首先明确劳育功能、指导纲要、时间、空间,接着具体提出保障学校劳育时空轴,课时保障有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提供劳动实践机会与基地双保障有要求,鼓励创建劳动教育实验区,积累、推广劳育先进经验。这些措施注重消除缺乏实践、越俎代庖等劳育短板,接地气,讲实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搭建起全方位劳动育人体系。下一步,晋安教育将把劳育课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发掘地域劳动文化,如茶乡文化、乡村振兴、晋安非遗劳动技能传承等,建设劳动实践项目与基地,让我区劳动教育真抓实干、立德树人的同时创出品牌特色。

  陈坚(福州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若干措施》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阐述,积极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体现出真正的劳动教育不只是“身”的教育,而是各学科综合的“身”“心”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运用工具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什么要劳动?劳动让我们收获了什么?”等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涉及劳动教育的艺术与价值,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劳动教育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若干意见》指出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现家庭潜移默化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期待劳动教育在校园、家庭、全社会蔚然成风。

  郑其瑞(福州第十六中学校长,高级教师):《若干措施》在实施教育教学行为规范行动计划方面,提出加强作业管理的要求。这项措施聚焦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直指义务教育办学阶段痛点、难点、热点,对义务教育阶段减负提质有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对于作业管理规范具体的要求为一线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若干措施》的出台,倒逼一线学校推进“作业革命”,下大力气、下真功夫去解决作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弊端与难题,注重作业的统筹调控,强调作业管理的整体性与精细化,将减负落到实处。引导一线教师明确作业管理责任,严格控制作业量与时长,不要盲目增加作业量,应积极探索作业改革,丰富作业的种类与层次性、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强化作业的实践性等。

  梁泉伟(泉州市实验小学学生家长):可以用几个词来简单概括《若干措施》:高位、全面、扎实。文件站在高质量地发展义务教育的角度,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发展及民族未来着眼,站位高、眼光远。文件逐条细化教育教学改革任务,不偏不倚、统筹兼顾,如在劳动教育方面,文件提出“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等明确要求,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长、教师、校长、教研员、教育主管部门等的协同配合、共同发力,文件对此细分了13条加以布置,使整个工作的重心下移,更符合实际情况,是一份具有专业性、行动性的文件。不断优化的教育体制让我们的孩子乃至家长能够受益,愿教育改革的曙光点亮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福建省教育厅》2021年2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