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城东中心小学六(一)班 郭可滢
张老师是我六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是一个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的人。听他的课就像是在欣赏一场场文艺演出似的,常常让我们开心的捧腹大笑。
张老师又瘦又高,头发剪得非常短,光亮的额头在灯光下仿佛会发光——那确实是一个独特、幽默的大脑。眼角嵌着几条鱼尾纹,麦色的皮肤,一双眼睛里似乎既有儿童般的快乐,又有大人的烦恼。
张老师讲课的方法与众不同,既严格要求又风趣幽默,让我们又爱又“恨”。他讲课时,讲着讲着可能就会突然跑题,不过,他这题跑得可是非常适时的。正当我们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师便讲起了跟讲授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是属于他自己的故事,我们一下子便都提起精神来竖起耳朵听。没办法啊,谁让他讲得那些小故事那么有趣,再加上老师一些肢体语言的配合,生动极了。我们一下子便把快要占领脑袋的嗑睡虫赶跑,重新精神抖擞起来,老师看“火候”差不多了,便巧妙地用一两句话就把我们拉回到正题上来。
在讲授《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张老师讲着讲着就给扯到他自己小时候的春节那里去了。老师的描述生动得就像我们当时也在现场上似的。尤其是当老师讲到放鞭炮的情景,那更是有趣。他仔细地介绍了那时鞭炮的样子、大小和价钱,以及那小小的鞭炮在当时的珍贵,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放。不仅如此,老师还惟妙惟肖地模仿起了当时放鞭炮的情景:老师一手捏着空气,就好像手里真的有一串袖珍版的鞭炮似的,一手捂着耳朵,脸上的表情也是非常逼真——他的表演就像是手中真的有一串鞭炮,而自己也变回了童年的自己,正害怕又兴奋地点放手中的鞭炮……那表演,让人看着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久才回过神来。
学习完《我最好的老师》后,我们刚刚认识了独特的怀特森先生,又见识到张老师的精彩和幽默——他说让我们把课文的重要内容记住、布置好作业后他要表演他家祖传的魔术。这句话又把我们的好奇心勾了出来,赶紧全力以赴地记住了学习要点和作业,就等着看老师的表演。表演开始了,我们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生怕错过了某个精彩的环节,我也从抽屉里掏出自己的眼镜戴上。他先用黑笔在自己的中指上点了一个点,又伸出了食指,问我们有黑点的指头在哪边,我们高声齐答:左边!老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食指缩了下去,又伸出了无名指……唉,我也是无语了,真当我们是三岁的小孩?就这魔术还是祖传的?不过还真是把我们搞笑得东倒西歪。第二个魔术还是玩手指的把戏,老师先高举起一根手指头问我们是几,我们如实回答:1。心里想,这手指看你怎么变?还没想好,他就说:变。很快地又伸出了一根手指,说:现在是几?我们大声地回话:2。把1变成2啊,哈哈哈……谁不会呢。这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灵机一动,说错了错了,这是“耶”,让我们再看一遍,他又来了一次,问:这是什么?我们大声地喊:耶。老师及时地宣布下课……等我们明白自己又被他“耍”了的时候,全班同学的哄笑声随着我们的脚步滚出门外……
张老师,当了您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