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九鲤湖“功名在掌中”的传说

来源:乡镇街道 时间:2008-06-28 19:29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明代仙游县唐安乡连江里(今枫亭),有个书生名叫梁锦麟。自幼聪颖敏悟,为人老实憨厚,口舌灵敏。总角之年的梁锦麟,到枫亭塔斗山会心书院就读,能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其学业备受塾师赞赏。十八年华,参加仙游县试,中了秀才,名噪枫江。
  梁锦麟命运多舛,仕途不济,虽是满腹经纶,多次被举荐参加省试,却屡试不第。但他仍心不灰、气不馁、疾志潜心奋读。嘉靖廿八年(1549),他偕同朋友到九鲤湖祈梦,恳请仙公指示今后仕途之吉凶。是夜宿住九仙祠,焚香敬拜之后,很快进入梦乡。他望见一位仙翁对他言道:“梁生海滨到鲤湖,问卜功名求前途,人生道路多坎坷,一技之长走江湖。”随即仙翁拉着他的手,在手掌心写着“功名在掌中”五个字。他醒后觉得蹊跷,自以为是个好梦喻。“功名在掌中”,此科功名一定可中,于是满心喜悦地回家了。
  嘉靖三十年(1551年),朝廷秋闱,他以秀才资格再次上省城参加乡试。但事与愿违,待到发榜,仍旧名落孙山。斯时,他感慨万分,仙翁明示“功名在掌中”,为何如此无情,戏弄书生。怀着惆怅迷惘的心情离开省城回家。
  在途中他忧心忡忡,感到无颜回家,省得再见家人和乡亲。遂改变主意,想流落福州街头,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当个说书艺人,以解忧郁之情。但又觉得自己是堂堂的一个秀才,岂能在大街上抛头露面说大书,一时难于难以拉下面子。在愁眉锁眼之际,他想出一个妙法,以“隔帘表古”的方式,在街坊的一边悬挂着一条布帘,人在布帘之后说书,说得有声有色,娓娓动听。让观众只听其声,不见其人。
  一天,他来到兴化府城,仍按“隔帘表古”的方法再行说书。恰巧有一位泉州木偶师傅在帘外听说书,觉得表演者语言表达生动,很有吸引力,就到帘后对梁锦麟建议道:“书生啊!这种说书方法虽好,但不能吸引更多的人观听,情理无法交融,何不借鉴泉州木偶布袋的戏法,手托木偶边说边表演,这样一来所说的故事情节和内容,就更加具体形象,更加生动精神。”
  梁锦麟听后,立即回家,他认为自己一生与功名无缘,想起当年九鲤湖仙公梦语“人生道路多坎坷,一技之长走江湖”的谶语,为了养家糊口,他就到泉州拜师学艺。学成之后,就在泉州、南安、惠安一带操起表演木偶戏的生涯。
  由于他的演技超群,动作娴熟,说书绘声绘色,一时名声大振,被称为“戏状元”。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时梁锦麟领悟到当年仙公所写的“功名在掌中”的含意:原来是预言他将来是从事“掌中表演木偶戏状元”,仙公真灵验,真是应验古人所云“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于是他决意抛弃“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的念头,执著木偶戏生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