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闭
热门搜索:
关闭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 莆田市数字莆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莆田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改革的通知

来源:本网 时间:2021-06-10 11:37
放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已收藏,点击取消收藏 点击收藏 点击收藏 | 打印 |

市直各审批部门,各县(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数字办、审改办,各试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各试点“党建+”社区(园区、开发区)邻里中心:

为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3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0〕5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改进工作的通知》(闽政办发明电〔2021〕2号)等文件要求,经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审改办、数字办共同研究,决定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深入推行全域通办改革,进一步推动全市政务服务平台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全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的“便利莆田”为目标,做好资源整合、功能融合、力量协同“三篇文章”,深化政务服务事项全域通办改革,做精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做强县(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做实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做特做优“党建+”社区(园区)邻里中心,努力完成202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网上可办率99%、电子证照应用率99%、当日即办率95%等3项政务服务关键指标。2021年9月底前,在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党建+”园区邻里中心推动部分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通办;2021年12月底前,在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和部分试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试点“党建+”社区邻里中心,推动部分高频涉及个人政务服务事项通办;2022年底前,推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全域通办进一步延伸至全市54个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中心城区38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相关“党建+”园区邻里中心

二、指导原则

(一)统筹推进。强化“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政务服务领域全域通办,深入实施政务服务“一号一门一窗一网”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切实打破地域限制、思想束缚,推动便民利企全域服务。

(二)突出重点。根据企业和群众需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以核心领域、关键部门、高频事项为重点,结合政务服务事项业务量、重要性等情况,做细、做实、做优“一趟不用跑”,有序有效推进全域通办改革。

(三)协同发力。在全省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标准化清单基础上,继续通过降门槛、去材料、通数据、优导图等提速增效措施,统一事项标准、统一操作指南、统一业务培训,分批次公布全域通办事项和通办层级清单,确保全域通办专窗设置到位、后台支撑到位、技术保障到位、业务培训到位。

三、实施范围

由市直各审批部门统一牵头打破辖区地域划分、突破户籍受理限制,分批次、分领域、分阶段推行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改革试点。其中,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全域通办改革范围;城厢区龙桥、霞林、凤凰山、华亭、常太、灵川、东海等7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我市首批全域通办试点镇街;荔城区2020年已建成的镇海、阔口、玉湖、拱辰、濠浦等5个“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作为首批全域通办试点社区;莆田高新技术开发区、仙游经济开发区等2个开发区邻里中心作为首批全域通办试点园区。

四、通办模式

按照国办发〔2020〕35号文件提出的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三种跨区域通办方式,结合我市近期推进的网办体验专区、全域通办专窗、“E政务”自助机以及镇街代办、社区帮办等配套措施,进一步拓展细化为以下四种全域通办业务模式:

(一)线上全程网办。对于五星(含自建系统五星)网上政务服务事项,指导帮助企业群众直接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莆田分厅、办事APP(闽政通、支付宝“市民中心”、闽税通、惠民宝、交管12123等)、部门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福建治安便民、福建税务、福建社保、福建居民养老保险、莆田医疗保障、莆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E政务”自助机等线上办事渠道全程网上办理, 若因没有电子签章仍需提交纸质材料或申请人要求送达纸质审批结果的,在网上办事大厅申请时依托双向快递服务。

(二)窗口受审分离(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对于三星以上网上政务服务事项,依托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由全域通办专窗办事员对申请人现场提交的申请材料是否完整齐备和真实一致性进行形式审查,核验申请人或委托人的身份或资质证件,按照审批导图进行问卷把关,符合法定受理标准要求且核对材料无误的,当场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承诺单》,通过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提交异地审批部门审查或决定,纸质材料邮寄流转给审批部门,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做出审批决定,直接将纸质审批结果邮寄送达申请人。

(三)窗口收受分离(异地收件、远程受理)。对于暂未使用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的政务服务事项(公安、人社、医保、公积金、市场监管、不动产、税务等自建业务系统部门),由全域通办专窗办事员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莆田分厅和窗口身份证读卡器、高拍仪等窗口配套设备,以网上办事大厅代办员角色提供异地业务代办帮办服务,接受申请人委托直接在网上办事大厅提出线上申请,将纸质材料逐项电子化后上传网上办事大厅,即时通知异地审批部门及时预审,网上预审通过后将纸质材料邮寄给审批部门,审批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做出审批决定,直接将纸质审批结果邮寄送达申请人。

(四)多地协同联办。对无法实现全程网办且需跨区域多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在2020年全市四个批次100项“一件事”集成套餐的基础上,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一件事”服务专区、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以及审批部门自建业务系统等渠道,进一步改革原有业务规则,整合多地办理流程,用数据跑、材料跑代替群众跑,实现多层次、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通过异地一次收件、各地跨区域协同、平台共享材料数据、属地分别高效办理,实现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窗通办”融合发展,减少申请人办理手续和跑动趟数。

五、主要任务

(一)统一公开目录清单。按照市审改办、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关于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清单和完善审查要点的通知》(莆审改办〔2021〕4号)要求,市直各审批部门要在全省标准化事项清单的基础上,牵头进一步统一规范和改进本行业政务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承诺时限和审查要点等要素标准,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莆田分厅信息发布栏、部门门户网站等渠道统一向社会公开全市各行业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目录清单(责任单位:市审改办、直各审批部门,完成时限:4月30日)

(二)修订完善审查要点。依据全省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目录清单的统一事项名称、申请材料名称,对我市2019年以来梳理的1814张审批导图,按照“精准、精细、精简”和“公开透明、规范统一、动态调整”原则,继续从办事群众角度出发,重新修改完善形成市、县区、镇街、社区四级31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审查要点,并由各县(区)部门、审批窗口、承办科室、部门领导层层把关确认后,在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系统固化录入,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莆田分厅提供线上问卷和PDF审批导图下载等功能。(责任单位: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直各审批部门,完成时限:531日)

(三)梳理全域通办清单。围绕公安、医保、人社、公积金、不动产、市场监管、教育、卫健、民政、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市直各审批部门要牵头全面梳理办事频率高、群众获得感强、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全域通办事项,汇总后分批次分阶段对外公布全域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事项以全程网办事项为主,每季度逐步增加和持续扩大全域通办事项清单,第二批全域通办事项清单于9月30日前公布,第三批全域通办事项清单12月底前公布。(责任单位:直各审批部门,完成时限:12月31日)

(四)设置全域通办专窗。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均要设置全域通办专窗(可加挂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专窗和兼负综合窗口业务),指派不少于两名政务服务办事员。试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建+”社区(园区)邻里中心要安排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导办员或代办员兼负全域通办事项的帮办代办业务。各级全域通办专窗及相关办事员、导办员、代办员要建立微信交流群互联互动,健全高效的受审分离、收受分离和异地协同联办机制。(责任单位:各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时限: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531日前,点镇街、园区、区窗口630日前)

(五)加强业务指导培训。市直各审批部门要牵头逐个事项编制本行业全域通办事项培训辅导手册,力争做到通办事项在异地一次提交、一次办成。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平台要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贯彻落实受审分离、收受分离改革,打造一支专业化、一体化、职业化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队伍,经常性组织全域通办专窗办事员或及导办员、代办员开展微课培训辅导,全面提升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直各审批部门、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建立授权信任机制。各级政务服务平台专窗办事员以及后台审批人员本着信任为先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窗口之间的全域通办协同联办和授权信任机制,依托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统一集中配置授权账号,相互授予异地收件受理权、一次性告知权、原件核验权、审批结果送达权等不同权限,确保申请材料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责任单位: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各相关审批部门,完成时限:630日)

(七)畅通邮政速递渠道。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邮政“双向快递”和申请材料流转管理机制,审批部门确需收取原件存档、异地不能及时推送电子证照或企业群众需要纸质证照的事项,用“快递跑”取代“群众跑”。进一步加强与邮政速递莆田分公司的深度合作,原则上纳入全域通办事项清单内的异地收件业务,按照申请材料寄出由审批部门属地到付、审批结果寄出由审批部门属地付费的“谁审批、谁付费”原则,汇总后统一由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承担本级相关审批部门的寄递费用,保障全域通办专窗能够顺畅运作。(责任单位: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完成时限:930日)

(八)提升配套特色服务。市、县(区、管委会)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要配套建设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区,试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建+”社区(园区)邻里中心要布设“E政务”自助服务机,提供全天候自助服务。开展多渠道事前辅导,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以及错时延时、预约上门等服务,为跨区域办事群众提供无偿导办、帮办、代办、陪办等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群众往返实体办事大厅跑动趟数。(责任单位:各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九)强化数字系统支撑。加快办事大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网络和数据融合互通,围绕政务服务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跨区域改革目标,升级改造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支撑全域通办功能,推广智能审批系统和电子印章应用,确保市、县区、镇街三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全域通办功能统一部署到位,依托第三方视频实时连线功能,提供跨区域办事的点对点视频核验。(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字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十)推进证照互认共享。按照网络支撑、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数据共享“五统一”要求,优化提升全市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打造政务服务信息协同核查平台。健全完善全市电子证照库,梳理电子证照应用事项清单,推动高频电子证照标准化和跨区域互认共享,重点推进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户口簿、结婚证、不动产权证、护照、驾驶证、社保卡、学历证书等高频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字办,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有关要求

(一)抓好牵头协调。全域通办是进一步是落实政务服务便民化改革的关键一招,市直各相关审批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精心谋划、合理安排、有序推进,把推进全域通办与落实“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度结合,加强部门与窗口之间、部门与县(区、管委会)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进政务资源整合、人员力量协同、业务标准统一,指导本行业对标对表推进全域通办改革任务。

(二)抓好服务保障。各县(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中心、审改办、数字办要积极组织协调本级进驻窗口、试点镇(街)、园区和社区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全力保障,抓好全域通办专窗或综合窗口设置,充实政务服务办事员或代办员队伍,配足配强必要的办公设备,做好任务分解和协调督促,不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窗口服务能力。

(三)抓好典型示范。我市第一批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涉及的公安、医保、人社、公积金、教育、卫健、民政、住建、司法、税务等10个部门,要率先示范引领、延伸触角、拓展内涵、扩大影响,荔城区、城厢区行政服务中心要分别重点培育和选树一个试点“党建+”社区邻里中心、一个试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作为典型示范点,规范建设、加强指导、强化培训、标准运作,确保全域通办改革真正落实落细,让广大企业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附件:1.莆田市第一批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

          2.莆田各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全域通办专窗联系方式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            莆田市数字莆田建设

      管理委员会                   领导小组办公室

 

 

莆田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4月21


 

抄送:市效能办、市营商办。

莆田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21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附件下载: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